义乌,一座神奇的城市。
这里并非毗邻海港,却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这里并非铁路枢纽,却拥有线路里程最长的中欧班列;这里只是一座县级小城,却是享誉全球的世界小商品之都……
内陆小县成为对外开放前沿高地、“一带一路”重要支点,“逆袭”背后是习近平同志的深切关怀和悉心指导。
2002年12月27日,刚从福建调任浙江两个多月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来到义乌调研,肯定了义乌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新方向。
这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以后走访的第一个县级市。
此后,习近平同志曾十多次来到义乌,指导对外贸易发展,总结义乌发展经验,推动强县扩权改革,给这个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了一件大衣服。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考察调研,当年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
义乌这片热土上,持续演绎着“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传奇故事,成为浙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缩影、“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
可以说,没有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对义乌由内贸向外贸转型的大力支持,没有习近平同志当年为义乌发展解除体制机制束缚,就没有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显著地位,就没有义乌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担当。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我们深入义乌蹲点,从小县故事中体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格局气度,感知共建“一带一路”这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实践的深远影响。从义乌看未来,我们坚定地相信,中国开放的大门必将越开越大。
拓 市
有人测算过:义乌国际商贸城里有7.5万家商铺。如果在每个商铺前逗留3分钟,按每天逛8小时计算,需要一年多才能逛完。
更了不起的是,这些商铺关联着中国210万家中小微企业、3200万名产业工人。全世界210万种商品汇聚义乌,并由此辐射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世界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义乌,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重要门户。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更已成为义乌走向全球的目的地。今年1至7月,义乌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合计1196.4亿元,同比增长18.9%,占同期义乌进出口总额的37%。
然而,20多年前,在贸易方式转型和国际商贸城建设等问题上,许多人的眼光并没有那么长远。
人多地少、土地贫瘠,自古就有经商习惯的义乌人,走街串巷鸡毛换糖,逐步建起商品交易市场,“认准‘一根筋’、坚持不松劲”,市场越做越大。但是,一直以来,小商品交易都以内贸为主,外贸对义乌人来说,是个新挑战。
“那时,中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义乌顺势提出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目标,并在国际商贸城一期基础上着手扩建二期。但此举争议不断。”时任义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秀仙回忆说。
尽管义乌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外国面孔,但大多数商户不懂外贸、不会电脑,习惯于“现场、现金、现货”交易。市场里充斥着接轨世界之初的不安。
当时,义乌市场已更新至第五代。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建完后要不要快速扩建二期?扩完了能不能发展得起来?不少工商户持观望态度,政府内部也有不同声音。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习近平同志来了。
2002年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调研,一路参观玩具、饰品、工艺品等三个楼层的交易区,在听取汇报后,他说,义乌国际商贸城建得有档次,令人振奋。
在考察义乌国际商贸城二期市场工地时,他表示,今后会经常来义乌看看。
说到做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二期建成开业之际,习近平同志亲自出席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开幕仪式,足见其对义乌国际贸易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肯定与鼓励之下,义乌上下统一思想,致力于贸易方式转变和市场转型升级,从“卖全国”走向“卖全球”。
在市场摊位前,专营五金工具20多年的陈燕贞告诉记者:“和内贸客户最多一箱下单相比,外国客商一下单就是30箱、50箱。很快,商户纷纷转型做外贸。”
2005年,义乌市的国际贸易额首次超过国内贸易额,标志着义乌市场从以内贸为主转型为以外贸为主。欧洲、中东、非洲等地成为义乌出海的主要目的地,这也成为未来义乌发力“一带一路”的重要锚地。
习近平同志敏锐地意识到义乌这个改革典型的示范意义,抓点带面,推动全省的改革开放进程。他指示有关部门成立“义乌发展经验”调研组,到义乌专题调研,还亲自审定调研报告。
2006年4月3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学习大手笔网(www.dashoubi.org.cn)中国第一文化门户义乌发展经验。当年6月8日,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义乌,当天的主题是总结义乌发展经验。座谈会安排在城西街道横塘村村委会会议室里。
“当时天热,会议室内更热,但最热烈的是关于义乌发展经验的讨论气氛。”一位当时在场的政府工作人员回忆说。正是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概括的“无中生有”“莫名其妙”“点石成金”十二字,成为义乌的“金字招牌”,也成为义乌迈向全球的法宝。
质变之中,往往潜藏着新的矛盾和冲击。从内贸走向外贸的县级市义乌,在国际化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门槛、制约。比如,货物进金华要签证、报税也很难,出口报关要远到宁波,融资贷款更是困难……调研中,习近平同志敏锐地察觉到,快速发展的义乌,正面临种种体制机制瓶颈。
对这些体制机制上的不适应,习近平同志生动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
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推动下,以细致调研为基础,2006年11月14日,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扩大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义乌实行史无前例的扩权,总共下放13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这次扩权中,外国客商在义乌就业许可、邀请外国人来华签证通知审批、因公出国(境)任务审核审批、外资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年检等项目,都被下放到义乌,为义乌的开放崛起解除了体制束缚。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变化是货物出口方便了。”在市场专营年画30多年的楼宝娟清楚记得,最开始货都得从广州出口,光从义乌运到广州就要三四天。慢慢地,货物在义乌本地就可以装柜,当天就能送到宁波舟山港。再后来,报关也能在义乌完成。“市场在成长,我们的外贸生意越做越好。”楼宝娟一脸骄傲。
义乌国际商贸城也在一天天“长大”。2002年、2004年、2005年、2008年、2011年,国际商贸城一期到五期先后开业,整个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是在习近平同志富有远见的支持和推动下,义乌的改革开放为其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9月20日上午,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二楼五金工具小商品区,家家商铺门楣上贴着红红火火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横幅,洋溢着喜庆气氛。
当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他通过电子屏幕实时了解商贸城运营及“义新欧”班列运行情况,走进市场同商户、小企业主代表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市场行情。
他强调,义乌小商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走到这一步很了不起,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商贸城要再创新辉煌,为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义乌人还在续写新故事,作出新贡献。
在义乌福田街道,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的义乌第六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正如笋拔节,日日长高。这里将成为集聚众多新业态新模式贸易主体和供应链服务主体的新型数字市场,迭代一站式数贸服务功能后,贸易将变得更便利。
开 路
“接到火炬传递开跑时,我突然想到了‘义新欧’列车传递的场景。从义乌到马德里,最多的一次,列车沿途需要68个火车司机接力。每一段传递,都要用心。”
不久前的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中,“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平台运营方、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斌是火炬手之一。当天晚上,他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中欧班列,“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和成功实践。“义新欧”班列,更因其全国唯一民营主导运营平台的独特性备受关注。
回溯这趟班列的缘起,就能发现,这份独特来之不易。
2010年,经商多年的冯旭斌转战国际铁路物流。他说:“每年从义乌发往欧洲的货物超过10万标箱,相当于1000列班列的运输规模。从中分享10%的货源,就足以撑起一条全新的中欧班列线路。”
彼时,这样的构想被认为“异想天开”——线路长、途经国家多、小商品监管难,一系列问题都摆在面前。
拨云见日终有时。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其中,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探索是核心任务,此后又陆续推出了无纸化通关等便利举措。“有了市场采购,小商品出口更便利了,出口货物实行24小时全程无纸化通关后,报关单审放时间最快仅需1分钟。”义乌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
改革大大激发了义乌市场活力。一个数据足以为证:2022年义乌出口额较2010年增长21倍,占全国比重从改革前的0.1%提高到1.8%。
东风又至。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加强道路连通和贸易畅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
冯旭斌心中萌发了大胆的设想:能否开行义乌至马德里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要知道,马德里是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许多小商品恰恰来自“世界超市”义乌。
沐浴在关怀下的义乌国际贸易,迎来了重要通道。
2014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时任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时专门提及计划开通的“义新欧”中欧班列。
52天后,在各方的努力下,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义乌发车,直奔1.3万公里外的西班牙首都。
这趟班列上,浙江盟德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了两个标箱的义乌小商品。这家企业是班列最早的支持者,与“义新欧”一同成长。
谈起当时的决定,盟德公司董事长周旭峰说:“‘义新欧’是西班牙当地数万侨商的期待。货物走海运,需要40天左右,而‘义新欧’只要20天。时间短了,资金周转也更快了。”首趟返程班列上,盟德又从西班牙进口了16个标箱货物。
周旭峰一直在追加订单,“第一趟是尝鲜,第二趟是支持,第三趟是迫不及待。”如今,该公司六成多的进口产品都由“义新欧”运来。
如今述说过往是寥寥数语,在班列运行过程中,却经历了“一山放出一山拦”的艰辛。
“途中货丢了怎么办?”“经过那么多国家,各国海关通关问题如何解决?”班列开行前的一次货源对接会上,不少企业负责人质疑,甚至纷纷离场。冯旭斌追到了电梯口,红着眼眶对几位“主力”企业主打包票:“我写担保书,途中运输、通关出问题,我来赔!”
他向企业家保证,今后班列将根据市场需要,在途经哈萨克斯坦、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重要城市设立货物分拨中心,这样就能在途经国更方便地上下货物,使班列成为让沿途各国直接受益、造福于沿途各国的黄金大道。
一路走来,正是这份诚意,换来了越来越多“一带一路”的同路人。今年6月,班列首个境外物流枢纽集散中心在德国杜伊斯堡市揭牌启用。
10年间,从第1列到第8701列,从第1条线路到第19条,“义新欧”中欧班列已辐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达境外站点百余个。截至目前,今年截至10月10日,班列累计发送货物16.6万标箱,同比增长18%。“义新欧”中欧班列畅通了国际物流,更带来了生意。
“重要的是,总书记的每一次点赞,都踩在了班列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冯旭斌说。
2017年5月13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拉霍伊时强调,义乌至马德里中欧班列开通运行,成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也正是这一年,班列的发运量和线路数量开始迅速增长。
6年前,“义新欧”中欧班列金东平台也开行了。“双平台”错位发展,义乌平台依托“世界超市”出口货源的强大支撑拓展市场,金东平台推动省内陆路出口货源加速集聚。3年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赋权扩区到金华,义乌商城、义乌陆港和金义新区三大区块组成的35.99平方公里金义片区纳入试验区范围,开启了国际陆港枢纽自贸区的进阶之路。
如今在金华,内陆开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金华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公民介绍,为了实现从“沿海的内地”向“内地的沿海”跨越,金华将加快构建“一轴两核三区多平台”国际陆港发展整体布局,进一步拓宽“义新欧”、义甬舟、金丽温等开放大通道,西向依陆出境,东向依港出海,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 人
夜色降临,义乌宾王商贸区的异域风情街亮了起来。这里人流穿梭,各色人种、各种服饰,随时可见,古时候马可·波罗对中国古街市的描述,仿佛在义乌重现。
车水马龙的稠州路上,新义乌人穆罕奈德经营的贝迪餐厅灯火通明,餐厅一楼等着打卡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
贝迪餐厅,原名花餐厅。“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讲了我扎根义乌的故事。我非常感动,把餐厅改名叫‘贝迪’。”他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乡约旦,“贝迪”是“家”的意思。“我今年45岁,在中国待了23年,大部分时间在义乌,这里就是我的家。”穆罕奈德说。
在义乌,除了穆罕奈德的阿拉伯风味餐厅,还有正宗的土耳其、西班牙、韩国等各色餐厅。
各色餐厅背后,是从全球各地相聚到义乌的人。
在2017年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如今的义乌,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他们为经商致富的梦想而来,因包容开放的氛围而留,并因此有了同样的身份——新义乌人。
这些新义乌人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在多次重要的国际场合,他都曾提到在义乌筑梦的新义乌人。扎根义乌22年的尼泊尔商人毕需努,上月有幸遇到了正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习主席问我是店主还是买家?做什么生意?他很亲切。”毕需努回忆道。他向习近平主席介绍,自己在义乌待了22年,经营义乌与尼泊尔间的商品贸易和物流专线,把义乌小商品发到加德满都,再销往尼泊尔全境。
物美价廉的义乌小商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像毕需努一样的外商。数据显示,如今在义乌常驻外商有1.5万多人;义乌共有在册外资经营主体8917户,占浙江省的六分之一。
聚人易,留人难。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相聚义乌,“此心安处是吾乡”。
从需处下手。为了方便外商办事,早在2012年,义乌就设立了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整合公安、商务、税务、海关等12个部门125个涉外事项,实现了办理涉外事项只进“一扇门”、服务“一站式”。
从难处破题。穆罕奈德记得,2015年时,他们每次出门还要随身带着护照,一旦丢失,补办非常麻烦。大家向义乌市政府提出这个问题后,不到一年,义乌便向常驻境外人士推出了“商友卡”,在义乌可以替代护照,持卡的境外人员在基本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享受与义乌市民同等的待遇。如今,穆罕奈德的两个儿子都在义乌读书,义乌的几个主要医院也配上了翻译,方便外商就医。
从细处着手。“早在本世纪之初,义乌就明确严禁出租车就地起价,并对出租车绕路涨价进行严厉地处罚。”一位经商30多年的义乌商户回忆,“外商一到义乌就要用出租车,他们的第一印象好了,我们生意也好做,这一招太赞了!”
在毕需努的努力下,尼泊尔设立在义乌的贸易公司几年间增加了40余家。他还在家乡大手笔网(www.dashoubi.org.cn)中国第一文化门户义乌经验,投资建设编织袋加工厂。在他的推动下,袜厂、鞋厂、被褥厂等在他家乡遍地开花,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如今,每年往返义乌和尼泊尔的商人超6000人次。日益繁荣的商贸,让他们正全力推动“义新欧”南亚班列的开通,期待能把班列开到尼泊尔去。
“我觉得我的名字应该从‘毕需努’改成‘继续努’。我要继续努力当好中尼友好商业往来的桥梁。”他说。
商贸互通,民心亦相通。
除了在义乌经商,伊拉克商人卡米来还有一个重要身份——义乌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外籍调解员。
“当外商遇到纠纷,我会竭尽所能帮助他们。”他表示,来义乌不应该只是为了赚钱,还要尽力让它变得更美好。于是,他加入外籍调解员队伍,帮助调解涉外贸易纠纷,用实际行动反哺这座自己钟爱的城市。截至目前,在义乌已建立了一支由来自11个国家的12名外籍调解员参与的涉外调解队伍。
“义乌更美好,我们的生意也会越做越好,日子才会越过越美。”卡米来笑着说。
中秋月夜,圆月高悬,月光映照的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格外欢悦。数十名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士欢聚一堂,做月饼、吃月饼、话家常。在这个被誉为“联合国社区”的地方,生活着来自74个国家的近1400名新义乌人。“我们是一家人。”尼泊尔商人王子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晚风拂来,乐声悠扬。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其中,有着浙江一份贡献,义乌一份力量。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动荡,浙江在投身共建“一带一路”为重要载体的开放发展上却始终逆势而上,走在前列,2022年出口贡献率居全国第一。义乌更是打头阵、当先锋,今年前7个月,义乌出口增量占浙江全省85.5%、占全国19.8%。
在今年9月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了“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的重要要求。
殷殷关怀,深深嘱托,指航定向,言近旨远。
这是浙江改革开放的全新起点,也是义乌发展的强大动力!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