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精彩纷呈,好评如潮。这场绚丽的视觉盛宴带来人文艺术与科技创新完美结合的高光时刻。多项技术的创新应用,使之成为新的标杆。专业人士评价,开幕式融入典型的杭州意韵、浙江标识和中国元素,充分展现了“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一个创造奇迹的浙江、先行探索的浙江、前景光明的浙江。
精彩源自于创新。科技与文化的巧妙结合,在开幕式上创造了多个奇迹。
“开幕式通过技术的创新应用,很好地展现了杭州乃至中国文化的韵味。”清华同衡规划院照明分院(同衡和明)副院长陈海燕在杭州亚运会筹备期间,带队参与了钱塘江夜景策划、钱塘江两岸核心区全过程夜景照明咨询、钱江新城照明设计等项目,对杭州非常熟悉。
设计专业一般从科技、艺术和经济三个维度来观察项目水平。陈海燕告诉记者,从艺术层面看,开幕式的画面感、文化表达都很充分,将宋韵文化的美学审美很好地传达出来;从技术层面看,AR、VR等成熟技术有了创新应用,比如在AR技术加持下“放飞”的灯笼等,创意十足,非常符合大型活动的表现需求。“数字火炬手”给陈海燕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在她看来,“数字火炬手”通过AR技术让一亿人共同参与盛会,创意非常好;“数字火炬手”从钱塘江北岸奔向南岸,这也是杭州城市发展的方向,寓意也很好。而经济方面,杭州亚运会将“节俭”作为主要办赛理念之一。
据开幕式主创团队介绍,通过3D双威亚、立体网幕与地屏等技术赋能,开幕式体现出立体美学和东方美学的融合,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双向奔赴。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看来,这种立体美学正是通过陌生的视觉冲击带来一种新鲜、高频的审美体验。
“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数字技术完美结合,成就开幕式的绚丽与精彩。这种数字基建能力,令人骄傲。”张志安特别关注到了支撑这样的审美体验背后的“硬核力量”。他表示,开幕式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就在于做到了创意化、数实化、情感化,它们体现在数实融合的点火仪式中,在诗画江南、魅力中国的美学表达中,在开幕式开始前温馨的暖场设计中。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这些杭州亚运会秉承的办赛理念,因科技创新都在开幕式上有着生动体现。
40分钟,7万人全部离场。开幕式上演的这一“杭州速度”,得到亚奥理事会官员高度赞扬。它的实现,除了周密协调的组织安排,离不开科技“加持”。
“开幕式可谓是万人运输、千车组织、秒级调度,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杭州亚运会赛事安保相关负责人周郑给自己和同事们的表现点赞。在周郑看来,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浙江以数字化改革推动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实现智能指挥的一次实战。当时,赛事总指挥部通过数字化指挥体系这一“智慧大脑”,实时掌控场馆各出入口人流情况、周边交通繁忙程度等,及时高效开展疏导,“我相信,这次上演的‘杭州速度’并不是偶然的,它会成为今后浙江举办重大活动时的常态。”
开幕式上,数实融合的点火方式,必将成为杭州亚运会的经典记忆之一。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是亚运历史上第一次用绿色甲醇作为火炬燃料。
“用新型燃料来点火,能不能做到安全、稳定、美观,都需要从零开始计算模拟、试验验证且不断地迭代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是亚运会环境保障部特聘专家,与团队一起为主火炬提供科技保障。创新需要有扎实的技术支撑,这次成功点燃火炬,证明科技工作者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决心,也证明了中国科学家有技术有能力去走好这条路。现场见证主火炬点燃,高翔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将加快推动甲醇等绿色燃料在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大手笔网(www.dashoubi.org.cn)中国第一文化门户应用,以科技创新助推国家绿色低碳发展,为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贡献更多力量。”
“开幕式以创新化、艺术化手法,充分展现了浙江数字化发展的想象空间和无限未来。”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蔡宁如此评价。
蔡宁说,提及数字经济、数字化改革,人们很容易想到浙江。数字化、智能化已深度融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场景化,也就是结合用户需求等的实际应用。开幕式的艺术表演,让数亿观众感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视觉盛宴,而在场馆各处的智能服务设施设备、在大家掌上的一体化数字参赛服务平台“杭州亚运行”App等场景应用,也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省未来数字化工作打开了更多新的思路。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