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咖啡馆、小酒吧、网红书屋、特色民宿......浙江乡村频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村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浙江近年来探索实施基层干部能力共富行动,定向培养关键领域优秀干部,村干部纷纷走进校园,上演了“上学记”。而各地组织部门与当地开放大学联合实施的“领雁工程”则是典型代表。浙江开放大学依托覆盖全省的开放大学体系,大力实施“领雁学历提升计划”,下足功夫育强“领头雁”,增强“领飞”本领。
在金华,浙江开放大学永康学院就是其中的典型。自2021年起,永康学院与当地市委组织部与市教育局共同启动村社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3年来,数百名村社干部走进课堂,采取学历教育加实训培养的模式,通过两年半的学习,把这些村干部培养成真正的“领头雁”,让他们成为助推共同富裕的“动力引擎”。
大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建伟就是学员之一。
十几年前,连村两委会议都开不成,现在却在陈建伟的带领下,连续6年获评五星党支部,尤其可贵的是,大陈村的党员同志们处处以身作则,带头搞建设,护环境,促发展,正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全村人民的发展热情。
“以前只知道蛮干,在学院学习过程中,通过专业的知识学习,自己对乡村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像我们村属于的自然条件、基础环境并不好,也不是天生的旅游村,我们只有‘无中生有’。”陈建伟说。
如今,大陈村的业态也很丰富,有酒吧、书吧、咖啡馆、西餐厅、民宿......吸引了上海以及周边很多年轻人前往打卡体验。并且注册了“舜芋”“舜提”“舜米”等农产品品牌,让全村的农产品高附加值地卖了出去。游客进来了,农产品出去了,这也是当下美丽乡村创造美丽经济的不二法门。
这些业务是如何构建的,如何吸引投资人?
“在《江浙创意农业》这门课上,通过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案例,让我认识到,村庄要个性化发展,必须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定要引进专业的团队来经营,要学会舍得、学会营销。如果没有任何优惠政策,是肯定不能吸引投资客的。”陈建伟这样说。
就这样边学边干,陈建伟将所学知理念、知识,与村两委商议,把闲置房子拿出来进行装修改造,给前来投资经营的文创客15年免费使用权。这一“免费”营销策略迎来了前来进行投资酒吧、书吧、咖啡馆、西餐厅、民宿的商户,老街顿然生机焕发。
“要吸引村干部报名学习,就要确保学到手的知识一定有用。”浙开大永康学院校长黄浩清说。为此,浙江开放大学体系连续开发了《江浙创意农业》《民宿的规划、建设与经营》《农村电子商务》等50余套特色教材和课程资源。这些紧接地气的课程,吸引了不少村干部。除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这两年,数字化种植技术、现代农业等学习内容备受村干部青睐。
“专业设置要与时俱进,要找准富村兴业的突破点,特别是要与浙江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契合。”黄浩清说,“在相关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学校考量的是不仅要弥补他们乡村治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不足,更要结合未来乡村发展需求、村干部实际知识水平等因素,因材施教、让村干部们愿意学、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