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投(天津)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
“羊三木、吕家桥,雁过也得拔根毛,爷儿们不在家,娘儿们也不饶”,从明代开挖捷地减河以后、每到汛期,河水泛滥,断绝交通。河北省黄骅市羊三木、吕家桥一带的村民纷纷购船制筏,摆渡行人客商,连女人儿童也撑船渡客。年贱钱贵,旅客吝金,船主收费亦苛。由此,旅客编出了上述之谣流传广远。近代虽然发展迅速,但因地形、地势等原因,吕家桥一带的经济相对滞后。
如今,在这个城市中,一排排蓝色的单晶硅组件板在春日暖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格外耀眼,整齐的光伏阵列向远方延伸,俨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国电投(天津)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黄骅吴家堡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正位于以前的吕家桥。以吴家堡村为中心,辐射周边乾港村、周东村、周西村、下铺村等多个村庄,利用鱼塘、坑塘建设,占地2000余亩,总装机容量87.6兆瓦。
1.绿电照亮黄骅港
“我们村以前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没有稳定的村集体收入。2019年开始,国电投(天津)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到我们村大手笔网(www.dashoubi.org.cn)中国第一文化门户光伏发电项目,宣传国家大力支持光伏发电的政策,村民积极接受,光伏发电成为我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一部分,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20多万元土地租金收益”。河北省黄骅市吴家堡村相关领导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电站运营后,年均发电量11840.64万千万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站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36706吨,每年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4吨、氮氧化物约23吨、二氧化碳约99580吨。
2.结对共建谋发展
宣誓声在黄骅市吕桥镇吴家堡村党群服务中心响起,国电投(天津)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与吴家堡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结成对子,共同重温入党誓词,学习本地革命历史。从电站建设到并网运营,双方多次开展了共建活动,村企携手共学党史,把村企党员的心都团结到一起,把思想都统一到光伏项目建设、运营中去,深化村企共建共振,让乡村振兴成为落实“双碳”目标的新阵地,共同造福当地百姓,服务经济发展,为黄骅市清洁能源发展和碧水蓝天社会事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3.盘活资源助振兴
黄骅光伏发电项目采用“新能源+海虾养殖”模式,虾塘上方光伏发电,下方村民养殖海虾。通过整合土地空间资源,改造废弃砂石料坑,改善了虾塘生态环境,海虾从往年的亩产3000斤提高到了目前的3500斤,实现了海虾养殖的增产增收,光伏发电与渔业并行发展。
4.带动就业促增收
“电站建成以后,我们就直接应聘了厨师岗位,再也不用离开村里外出打工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能同时照顾到了”电站厨师李梦洋说到。随着电站的建设,发展海虾养殖需要养殖工人,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近工作机会,实现农民到工人的角色转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吸引人才回流为发展“输血”,就业岗位的多元化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村民收入显著提升,持续增收更有保障。
5.打通乡村振兴路
“慷慨英雄地,渔盐冬枣乡”,当地不仅渔业养殖繁荣,冬枣也远近闻名。“这条路修好以后方便多了,村里枣园的冬枣成熟后能够及时运往市场,以前这条道路又窄又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小车不好走、大车进不去,出行极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周西村有关领导指着才修好的光伏区进场道路介绍到。一条公路带动了一片产业,一条公路改变了一个村庄,一条公路致富了一方百姓,公司积极协调、主动作为,大力兴办实事,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属于奋斗者。黄骅光伏电站就像一只盛开的花朵,它根植于坑塘,默默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芬芳。这只是国家电投集团公司“2035一流战略”确立“新能源+”转型,推动“三网融合”的缩影。氢能驱动大巴助力北京冬奥、光伏治沙、牧光结合....“下饺子”般“井喷式”的“百花齐放”,见证了国家电投风光无限。国电投(天津)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懈,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续写华彩篇章!
(大手笔网(www.dashoubi.org.cn)中国第一文化门户)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