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写作)史,“非虚构”这一写作模式在中国千年之前早已存在。我国古代的史传、游记、纪实、书信、笔记等文体,现代的传记、纪实、报告文学、日记、口述史等等,均可一体视为非虚构写作的嚆矢之声,虽然中国古人重未使用“非虚构”这一概念,但这不过是春秋时齐国重臣晏婴对楚王所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刘向(汉)《晏子使楚》),异地各表而已。
明清以来小说大肆兴起,非虚构写作的光芒被虚构写作所遮蔽,不过非虚构写作的流脉从未中断。非虚构写作作为一种广义上的文学类型,成为“虚构”之外的一切写作的总称,但同时,非虚构作为一种指代明确的写实文体,它是散文文体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最为接近非虚构写作的是报告文学,但报告文学并不能被称为非虚构。非虚构是报告文学在21世纪前20年的替代性文体,它的概念范畴远比报告文学要大,涵括的写作对象、事件更纵深、回环,面向也多棱、多样,思考更是比报告文学表达深彻,有声和无声的质疑、批判精神自始至终伴随,对社会人生的剖析与时代脉搏相契。
今天所流行非虚构写作在西方欧美世界早已习以为常,已流行百年以上,英语中的“Nonfiction”一词,直译为“非小说/不是小说”,另一种译法为“非虚构文学”,而中国文学界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也在用这种新形态写作对接“非虚构”写作,一时蔚然成风。
现在,呈现在面前的这本书《随心逆行》(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10月版),即是这股非虚构写作洪流里的新作。它具有非虚构的一切写作特点:写实、真切、思考、剖理,是一部网罗中国八十年代以来一切时代特征路径的总和,浪漫——叛逆——激荡——疯狂——新经济——网络信息时代——重建文化传统,这种中国式演进方式,化到一个叫刘汉的乡村少年身上,让他携带着所有的这些时代烙印,向着远方奔竞、追逐、天问,八十年代以来的缩图都像崎岖山路逶迤展开,在这本书里,我们能找到各自的精神倒影、现实来路,有一种风景相似,人生各异之慨。
全书以北京汉合集团创始人刘汉为主人公,自述他一路走来少年凌云壮志、青年律动叛逆,从而思维逆向、行动逆行,导致他人生之路经历了一系列动荡而颠簸,但充满励志、逆袭、精彩的人生故事。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聚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青年成长、心路历程,经过曲折经历,不懈追索梦想、理想,最后到达成功彼岸的非虚构作品。
今天,“八零后”这个群体已成为当今中国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而鼓励年轻世代追逐理想,实现理想,是任何时代永恒的主旋律,某种程度上,刘汉的曲折经历和执著理想之梦,正是这种努力的活生生例证。近年来,时代病消极性流觞,这本满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能量非虚构作品的出版,当具有时代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不同于传统传记的非虚构作品,是一本小人物竞逐理想大梦的书,它在人物命运上不预设既定成功,而是让主人公通过失败/努力循环才达至目标,这一点与虚构小说的未知性追求相契合。整部文本中,作者身处小镇,却将叙事流放置在一个宏大格局背景下铺陈,辅以具体精微的浮世事象描摹,让作品从一开始就气度不凡。而追问远方的理想之梦,是主人公与生俱来基因携带的,虽然,刘汉的理想之梦“起于青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