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桐庐县分水镇武盛村推行垃圾分类,不少行内人听着就会摇头,“不好搞啊”。诚然,面积大、跨域广,武盛村是分水镇最大的城区村,由6 个自然社构成,下辖 22个自然小组,面积约9.93 平方公里,从布点到宣传,从转运到习惯,每个环节都不轻松。
不过,在武盛村的“红色”引领下,村党组织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勇担当、敢包户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硬是“啃”下了“硬骨头”,形成“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党员”的垃圾分类新时尚。
李鑫,是垃圾分类的“一把手”,他告诉记者,武盛村共 6个党支部、 246个党员,通过网格式包户,横向上,每个支部党员主动承担责任,每人包户10-20户;纵向上,小组内居民代表以乡情、亲戚等感情纽带包户,纵横交错交叉推进,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党员干部走在前面、分在前面,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给辖区居民树立了榜样。”李鑫说,村民看党员、党员相互看,武盛村已经形成垃圾分类相互学习、相互“比较”的良好氛围。
因地制宜全民分类“行动风”
垃圾分类,说到底是人思想的转变,而转变思想往往是最难的。在武盛村,不包括工厂就有 3000多店面,暂住人口是户籍人口2倍 ,流动性可想而知。
“城中村的特点就是租户多,这也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房东可以用起来,先把房东变成垃圾分类的"粉丝",再通过谁受益谁宣传,让房东带动出租户一起垃圾分类。”租户是流动的,但房东是固定的,通过房东互动群,引导和动员房东做垃圾分类督导员,不仅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还带动了本地居民就业率。
除了“拿下”房东,针对流动性大的特点,武盛村在户外宣传上,做足了功夫。武盛自然村,每个月至少办2场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在人员密集处进行户外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居民派发宣传手册和法律法规,并解答居民关于垃圾分类投放的疑问,居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正确率,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现如今,武盛村形成了“人人谈垃分,人人爱垃分”的活跃氛围,也成为分水镇垃圾分类优秀村。
大手笔网(www.dashoubi.org)中国第一文化门户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