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武汉、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纷纷掀起“抢人”大战,送钱送户口送补贴。
在这场大战中,杭州又拿下“冠军”——
杭州2020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比上年度增长逾一倍,人才净流入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当然,“抢人”对象不仅仅涵盖高校毕业生,还包括行业杰出人才乃至国际顶尖专家。我们通过人才大数据,了解杭州创新发展的趋势和动向。
特征一
“抢人”速度惊人
平均半年抢来一个顶尖人才
根据2016年到2020年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系统公示的数据,结果表明,从2016年到2019年,杭州新认定高层次人才年均增长约为71%;2020年“抢人”速度更惊人,高达356%,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2907人。
从人才类别上看,E类人才数量最多,接近2.3万人,占81.0%,E类之外的人才之和占比19.0%。
最引人注目的A类人才,除了最高可获得800万的住房补贴外,还有落户、子女就学、项目补助、医疗保障等多种优惠待遇。
凤毛麟角的A类人才,自2016年以来,保持约半年一位的速度,共引入12名,占总人才的0.03%。
其中,以施一公、刘清侠、孙立成等为代表的7位国内外顶尖人才去往高校、研究院所,布兰卡·武切蒂奇、程泰宁等5位顶尖人才去往了杭州企业。
总的来说,杭州表现出了强劲的人才吸引力,近年各类人才加速流入,领军人才(D类及以上)每年引进1200名以上,占比接近两成,为创新突破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特征二
余杭第一滨江第二
江干最吸引顶尖人才
从市内“抢人”结果来看,余杭区以6113人勇夺第一,占19%,滨江区次之,4390人,占13.3%;萧山区第三,4301人,占13.1%。
而淳安、桐庐、临安“抢人”能力则显得较弱,其中淳安县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最少,约占全市的0.8%。
从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和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流向上看,江干区吸引力最强,累计招引88人,占20.2%,这或与江干高校、园区密集相关;滨江区紧随其后,累计招引79人,占18.2%,余杭区第三,累计招引59人,占13.1%。
淳安县和桐庐县对顶尖领军人才吸引力较弱,每个县累计引入6位B类人才,在全市中占比不足1.5%。
从“抢人”大战的结果来看,杭州各区(县)已经拉开了较大差距,余杭区风头最盛,滨江、萧山旗鼓相当,争先恐后。
特征三
平均每7个高层次人才中
就有1个阿里人
从杭州高层次人才去向看:
企业吸纳了最多高层次人才,占比约58%。其中,28%的人才去了信息技术行业,20%去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15%去了制造业,但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渔业高层次人才较少,占比不到0.1%。
阿里系(包括阿里巴巴、天猫、淘宝、支付宝、蚂蚁金服等)招揽了最多人才,占比约14%,平均每7个高层次人才中就1个是阿里人。
其次是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占19%,其中浙江萧山中学(90人)、杭州江南实验学校(73人)和浙江省桐庐中学(71人)引入高层次人才最多。
排名第三的是各类医院,占7%,其中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66人)、杭州市中医院(169人)、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163人)位列前三。
排名第四的高校吸引了约6%的高层次人才,其中杭州师范大学占34%,西湖大学占16%。
提起阿里系,就自然要说说杭州的另一大派系:浙大系。
根据天眼查对浙大系和阿里系数据的归纳,截至2020年3月12日,浙大系相关企业共有837家,阿里系企业更多,为1126家。
杭州“抢人”top20企业排名中,阿里系占6席,并揽下前5名中的4席。淘宝和天猫人才吸引量均超过了1500人。
浙大系占3席,其中大华股份引进高层次人才288人,排名第一,其次是海康威视、浙大建筑研究院。
从公司性质上看,阿里系集中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而浙大系更为多元,旗下的软件、硬件企业均有上榜。
总的来说,高层次人才大量涌入杭州的互联网企业、教育行业和医疗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充沛活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劲支撑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公共管理人才相对不足,城市治理和社会转型仍需加大引才。
特征四
这三条人才走廊
是杭州接下来的创新高地
高层次人才是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内部区域突围的晴雨表。所以,杭州的“明天”在哪里,是大家颇为关心的问题。
从杭州市人才分布图上看:
杭州市主城区是杭州人才引力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主城区集聚了全市52.8%的高层次人才,包括70.0%的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100%的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是全市创新发展的主战场。同时,高层次人才聚类分析共识别出14个高层次人才高值集聚块,其中钱塘新区范围最大,湖滨-武林地区人才集聚最为密集,集聚斑块最多。
此外,杭州高层次人才分布存在显著的廊道效应:
富春江人才走廊沿线聚集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其中富阳、桐庐、建德三个核心节点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扩展空间。依托富阳区富春街道-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德市新安江街道、桐庐经济开发区3个集聚块,廊道长度最长,辐射范围最广;
未来科技城人才走廊初具规模,将是杭州未来发展的重要轴带。走廊沿线共识别出临安经济开发区、未来科技城、联胜路、古墩路、环浙大共5个集聚区,集聚区人才密度高且沿廊道延伸分布较广,辐射范围和发展空间大;
钱塘江人才走廊形态和规模最为成熟,已成为杭州重要的创新发展带。走廊沿线共识别出沿浦、长河、钱江新城、西兴、白杨、下沙、钱塘新区7个集聚块。依托沿浦经济开发区、杭州高新区(滨江)、钱塘新区三大高能级平台,加之亚运会的到来,将持续放大钱塘江人才走廊的水陆空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推动沿线板块快速发展。
除了三条廊道外,杭州还存在几个显著的人才集聚区:
城市北部形成了以余杭经济开发区和临平新城为中心的人才引力核。依托经济开发区和新城的带动作用,这一引力核在南苑街道-临平街道-东湖街道交界处集聚大量高层次人才,同时,随着杭嘉一体化和杭海城际铁路的开通,将带动片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城市南部形成了以萧山北干-城厢为核心的人才引力核。这一区域在滨江强大的辐射能力、杭绍地铁开通、杭绍同城步伐加快、萧山行政中心的多重优势下,将迅速成为杭州的另一发展级。
从“西湖时代”向“拥江时代”,一个不仅以西湖,还以钱塘江为纽带的新杭州,正在人们期待的视野之中。
杭州高层次人才 “一心三廊多点”的分布格局仿佛在告诉我们,未来城市城市发展,将会以点突破,以面辐射整个片区,最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主城区仍将是创新和发展的主要阵地,下沙、临平、三墩、五常、北干、富阳等人才集聚区域将是下一轮城市发展的突破点和重要“窗口”。同时,以富春江、未来科技城为代表的人才走廊将通过廊道内更为频繁的物质和信息交流,汇聚创新动能,在杭州未来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
1. 数据来自2015至2020年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报系统高层次人才认定公示
2. 由于工作单位地址解译存在误差,实际人数可能比公示少,文章未做扩样处理
(本文作者来自允九数据)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