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一会还是给我拍张照片吧。”
“好的,竺阿姨,多拍两张。”从来都不喜欢拍照的竺阿姨,第一次主动要求给自己张拍照。
“咔嚓——”照片上的竺阿姨,欢喜的笑容中还隐约能看出一丝丝的不舍。工作人员在竺阿姨家门上贴上了封条。竺阿姨回头望了一眼这个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想起了和“重机”结下的情缘。
图片提供:黄狄波 江霞
竺阿姨1940年出生,全名叫竺素莲,今年81岁的她从来不觉得自己到了该闲下来的时候,平日里总爱帮衬着社区的小年轻们做些志愿服务,有时连街坊邻居都会忍不住说两句:“竺阿姨歇着点,小区的事有人操心……”
竺阿姨年轻时候就是个热心肠,和很多人一样,年少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入党。她说那时候人们经历太多困苦,发自内心觉得党好,想要跟着党为社会做贡献。所以那时的她每天想着能早点长大、入党。18岁生日那年,竺阿姨向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入党那年,风华正茂的竺阿姨还在上海刃具厂上班,有一次和全国各地的青年一起参加一个培训,有一位来自杭州重机厂小伙子给竺阿姨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打听得知他叫小黄,不仅模样长得俊俏,还是一名党支部委员,身上的党员光环在她心中加了不少分。在组织撮合下,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相识相恋。想起这段往事,竺阿姨还有些不好意思。
结成夫妻后,竺阿姨跟着丈夫来到杭州重机厂。一直追求先进的竺阿姨想,既然来了杭州,就要在杭州干出一番天地来。凭借扎实的功底和认真的态度,她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1965年,年仅25岁的她就升任为杭州重机厂劳动工资科科长,1979年竺阿姨调至杭州重机综合分厂担任副厂长、党支部副书记,主要分管生产钢窗、冷轧等车间,管理着近千余名工人。
那时候她每天早上6:30起,7点进厂区,每晚10点后回家,每周工作六天半,那时工作节奏还没有现在这么快,竺阿姨可能是重机厂最早一批“996”职工了。
除了工作,竺阿姨还是大家眼中的大管家。
有天凌晨2点,竺阿姨家门口传来咚咚的敲门声,原来厂里有两个年轻小伙子打起来了。竺阿姨外套一披,一路小跑来到到宿舍,两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因为追求同一姑娘,大吵起来,拉扯着要动手打架,竺阿姨先把两人分开,再一个个地开导谈心。等俩小伙子冷静下来,天已蒙蒙亮了。那会的支部副书记,不仅要会管生产,还要会管生活,厂里职工的家长里短、矛盾纠纷都要靠“竺书记”出面调解。
1984年竺阿姨所在的分厂搞起了承包制,与总厂签定协议自负赢亏。多劳多得,大家干劲十足,某一年的年底奖金,个别员工领到了人生中的一笔巨款——1500元,那会儿普通工人的月工资还不足100元。
2000年竺阿姨已经60岁,她的党员关系也转入了东新街道新颜苑社区。退休后的竺阿姨还是闲不下来,总觉得自己还能发挥点余热,就加入了社区理事会,期间担任过楼道党支部书记、企业退休组长。
“厂里的时候你管着我们,想不到退休了你还是管着我们!”宿舍里很多当年在竺阿姨手下干过的老职工看到竺阿姨,有时会打趣得说两句。
2014年竺阿姨因身体原因,从楼道党支部书记位置退下来,但她仍关心着这帮曾经的老伙计,有思想上的工作要做,她还是会和当年一样一个个去谈心。
2021年重机宿舍要拆了,要建未来社区,很多退休老职工舍不得,最后还是靠竺阿姨出面。在选择安置方式的时候,竺阿姨毫不犹豫选择了原地回迁,她说自己割舍不了这片土地,自己的青春都在这里。
“竺阿姨,等照片冲洗出来给您送去。”
“谢谢小江,以后新房子造好大家搬回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来找我,这帮老伙计听我的。”
“好,一定!”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