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丽水市遂昌县仙侠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徜徉湖上,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好山好水好风光是仙侠湖最大的优势,特别是多年治水后,家乡的水更清、山更绿,靠这山水一年就有近80万收入。今年又在仙侠湖设置了水上桨板运动,相信我们旅游产业会越来越红火。”遂昌县上林山舍民宿主人濮家栋兴奋地说。
水清景美、业兴民富,仙侠湖的不断“绣”美只是浙江深入推进治水工作的一幕剪影。近年来,浙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感官污染最明显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入手,全面清理了城乡河道,基本剿灭了劣V类水,有序实施了“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建设,让镶嵌在之江大地上的江河湖泊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持续蝶变,也倒逼着经济社会发展走上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
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占比从2013年的65.1%上升到2020年的92.8%;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满分100分)从2013年的57.65分提高到2020年的84.68分,尤其是从治水中获得的幸福感(满分100分)更是达到89.84分,实现了逐年提高;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三新”经济占全省GDP近四分之一……浙江治水,治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治水蝶变,变奏出了一曲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浩荡长歌。
由“脏”到“净”,擦亮江河湖泊美丽底色
美丽河湖,一汪碧水,是浙江这个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之地,最为灵动的韵脚。千百年来,河网密布,小桥流水,桨声灯影,渔歌唱晚。
潮涨潮落,沧海桑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凭借敢为人先的闯劲,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也最先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由于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地表水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50%-60%,劣Ⅴ类水质断面近20%,满足功能要求断面仅40%-60%,8大水系均出现轻中度污染、甚至重度污染,全省黑河、臭河、垃圾河频现……
而在全省黑河、臭河、垃圾河中,温州瑞安金光堡河可谓最为“出名”的一条。这条河地处工业区内,由于沿河企业众多,各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河内,导致河水浑浊,气味难闻,河底淤泥沉积。2013年,一则“20万元邀请环保局长下‘黑臭河’游泳20分钟”的微博让金光堡河一跃成为“网红”。
“阔别家乡25年后,闻到河流熏人气味,看到河面漂满垃圾,打击很大。”悬赏当事人、杭州毛源昌眼镜董事长金增敏回忆到,因此才会愤邀环保局长下河游泳。
“痛定思痛”,为整治金光堡河,瑞安全面实施了截污纳管、河道清淤、排污口整治、工业整治等一系列举措,共铺设污水管网上百公里,清除淤泥2.2万立方米,清运垃圾8000吨,拆除沿岸“低小散”企业厂房和违章建筑1.7万平方米,并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河道和排污口,严防严控污水直排偷排。
此外,瑞安还栽种美人蕉、菖蒲等亲水植物点缀河面,净化水质;引进先进技术,通过微孔曝气和增氧机在水体中增氧,投入微生物,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启动修建三座浮动闸门,对河道进行生态调水;开展生态护岸工程,落实日常保洁、清除垃圾、驳坎绿化、河边路面硬化、安装路灯等工作,为河流穿上“美衣”。
多措并举,华丽蜕变。悠然的流水、浅绿的水色、如绢的波光、翠绿的堤岸,曾经村民最不喜欢驻足的金光堡河,如今已是大家散步、钓鱼、嬉水的好地方。“现在河边的污染源处理了,水质变得清澈,河岸也美多了。”金增敏说,不光金光堡河变清变美了,家乡瑞安已找不到黑河、臭河、垃圾河的踪迹。
事实上不只在瑞安,黑河、臭河、垃圾河的“净美”蝶变当时正在浙江大地处处上演着。
“我们从感官污染最明显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入手,全面清理了城乡河道,率先完成了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