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由中国城市报社主办的首届大运河城市品牌发展论坛在北京通州大运河畔举办。论坛以“聚焦大运河城市,谋划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宣贯了《品牌评价 城市》、《新型城镇化品质城市评价体系》2项国家标准,研究《运河城镇笔记》等图书出版和大运河城市品牌集群筹建,推动培育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城市。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名誉会长、经济日报前总编辑冯并,采访30多个大运河城市,写了30多篇游记。他在发言时说,运河申遗在2014年落地,但中国大运河的保护利用才刚刚开始,宜航则航,宜游则游是主要建设方向,应该进一步增强它的活力,为绿水青山增添耀眼的色彩。保护和再利用大运河,推进旅游业发展,优化交通系统,丰富城市文化,有利于防灾减灾、增加就业。
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在书面致辞中指出,大运河城市品牌作为城市品牌的一个子课题,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和先进文化的生命力。中国城市报社愿意强化服务意识,组织中国乃至世界一流专家帮助城市规划、策划,制定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世界城市品牌计划,联合世界标准化组织等国际机构,研制国际城市品牌标准,推动培育一批有特色的世界名城。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长吕世杰在讲话中指出: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品牌。北京最大的品牌是“首都”,通州区最大的品牌是北京市副中心和大运河。2019年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旅游通航仪式举行,北关闸至甘棠闸段11.4公里正式通航,为大运河全线通航奠定了基础,运河的经济价值将日渐突出,运河的再次复兴指日可待。2019年以来,我们和中国城市报两次就大运河发展做过专题研讨,推动世界运河文化论坛会址落户通州。
中国城市报社副总经理常亮主持会议时介绍,中国城市报社研制了国家标准《品牌评价 城市》等多项标准,多次成功发布全国城市品牌指数。利用这些标准基础、原则,为不同的城市量身定做了高质量发展方案。大运河跨越8省市,沿线城市差别较大,应因地制宜、一城一策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但同时兼顾大运河整体一盘棋。所以,呼吁运河城市加强区域合作,举办大运河协作带城市轮值会议,让大运河城市品牌集群不仅属于世界,也属于未来。
大运河国际文化旅游交流中心主任杜山川介绍,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将整合“三庙一塔”、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三大重要景点,创建集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运河森林公园长8.6公里,是京东地区面积较大的城市公园,河面平阔如镜,平林层层如浪,绿杨花树如画,皇木沉船如烟,展现了现代与古朴并存的风格,构建了“一河、六园、十八景”格局。
北京市通州区、河南省洛阳市、河北省衡水市、山东省泰安市等大运河沿线多家城市主要领导分别以不同形式对大运河论坛表示关切,有意加强城市间合作,对大运河国家公园带建设繁荣充满期待。
亚洲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张志雄、新加坡斯坦福特学院专家马玉文、中交四公局二公司总经理于法强、中国国家品牌网总裁吴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