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只看到医生的光环与伟大,却很少知晓医生的难处。孰不知学医难,行医更难,做好医尤其难。说“难”不仅是说成为医生的过程艰难,而是如徐大椿所言:凡求治于名医者“必病势危笃,近医束手,举家以为危,然后求之”,“其病必迁延日久,屡易医家,广试药石,一误再误,病情数变,已成坏症”。可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毫不犹豫的踏入了这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攻坚克难,工匠精神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邹敏涛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邹医生从医十余载,有着丰富的诊断经验,在众多年轻医师中属于优秀的医师。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耐心专注、一丝不苟,遇到疑难杂症虚心向其他医师请教或去书中寻找方法,对既定的目标有着不畏艰险前进的开拓和探索的工匠精神。这种“工匠精神”是攻坚克难、取得胜利的武器。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邹敏涛先生
心系患者,助推行业
邹敏涛在给患者诊断时非常注重后期的情况,会定期打电话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治疗状况,并且反复多次叮嘱注意事项。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亲自登门拜访,进行义务出诊看病,心系患者。中医药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医护人员的默默付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的甘心奉献,用精湛的技术与病魔进行不懈的奋斗。
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虚玄的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领悟和吸取中医学的科学内核,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学的封建糟粕;既要发扬中医学的特色特长于国内国外,又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也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医者仁心,白衣秉丹心
古今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此可谓医者仁心。著名医学院士吴孟超先生说,医本仁术,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生和病人之间应该像子女之于父母之间的关系。
邹敏涛还特别重视中医治未病,现在的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所以特别重视养生防护知识。邹敏涛大夫非常注重预防养生,对于养生防护,有着丰富的经验,定时给大家分享一些养生防护小知识,使人们在日程生活中做到重防护,少生病。邹敏涛对《黄帝内经》内:“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这句话颇有感悟。他解释道: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要求我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邹敏涛认为作为行医者,必须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原则。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医学不仅是治疗疾病的一门技术,医学更是关爱人们的艺术。作为一名医生,医者仁心是我一生的职业追求,要把工作融入到我的生命里,是我工作的最终所向。医者,施以仁术以救人,施以仁心以救魂。 医者,用双手托举生命,以圣手救治病患。 医者,用生命守护生命,为人们健康负责。
--大手笔网(www.dashoubi.org)中国第一文化门户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