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布2020年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浙江省被评为优秀级。近年来,浙江省围绕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深化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拓展网上政务功能、优化服务体验、推进模式创新。截至目前,浙里办实名注册用户已超过5300万。
打造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 让群众没有难办的事
5300万用户的背后是平台的一次次升级。浙里办(浙江政务服务网)自2014年6月上线以来,汇聚“社保公积金查询”“健康医保卡申领”“交通违法处理缴款”等便民服务应用650个,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30万。目前,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比例达到100%、掌上可办比例超过80%,从公积金社保查询、缴学费、查违章等“民生小事”,到不动产登记证明、企业开立等“家企大事”,都可一站式办理。截至今年12月20日,全省接入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执收单位1.95万家,接入代收机构33家;今年1—12月20日,缴款人通过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缴费7003万笔、缴纳资金4844亿元。
今年以来,浙江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对全省3731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标准化梳理,实现省市县三级统一办事指南、统一办理流程、统一表单材料,线上线下多端体验一致、同标准办理。通过事项标准化梳理,数据共享更充分,政务服务材料更少、表单更简、流程更优,截止到今年11月,全省 375个事项可免填表格,410个事项可免交材料,104个事项实现“双免”,34个事项实现“智能秒办”。例如办理医疗保险历年账户家庭共济,群众网上提交申请后,后台通过数据分析比对, 1秒即可自动完成审批出件。
疫情期间服务不断档 特色专区亮点多
5300万用户的背后是服务的一次次打磨。作为全省唯一的掌上办事入口,浙里办聚焦用户体验,持续优化升级。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浙里办第一时间上线11个地市的健康码,开通了“浙江省新型肺炎防控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提供互联网医院新冠肺炎通道、网上智能问诊与人工服务、新冠肺炎心理健康服务等便民服务,让广大群众眼里有“数”、手里有“招”、心里不慌。“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上线运行,实现惠企政策一栏知晓,涉企服务一站办理。
“没想到只要刷刷脸,‘一次不用跑’,政府的补贴就到了!”近日,患有肢体残疾的王大哥通过浙里办顺利申请到了生活补贴。得益于专门为特殊群体打造的助残服务专区,申请人只要在线填写并确认所需的个人信息,待后台通过审核后,相应补贴会自动到账。除了补贴申请,全省残疾人还能享受到电子残疾人证申领、机构辅具查询、康复评估等暖心服务。
从2019年起,浙里办把群众常用的服务按照分类进行专区式集成,帮助群众更快更好地找到自己要办的事项。今年以来,浙里办已经陆续上线复工专区、健康码专区,公共法律服务专区、高考服务专区、流动人口专区、助残服务专区等特色专区。以公共法律服务专区为例,“掌上办、随身办”的新模式打破了区域的限制,专区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提供线下公证预约服务,24小时专业律师法律咨询、智能法律咨询等服务,在线就能找律师、找律所、找鉴定、找公证,全省各地群众打开浙里办,就能足不出户在线寻求法律服务。
电子证照应用广 个人数据一键查
前不久,宁波市民陈女士前往医院就诊时,发现社保卡忘带了。没有社保卡不仅不能挂号就诊,更不能做检查与取药。正当陈女士一筹莫展之际,医院的志愿者指导陈女士通过浙里办APP现场领取了健康医保卡,陈女士当场就完成了取号、就诊、检查以及配药的全过程。不仅如此,陈女士后续的检查单、诊疗费收据,都能在浙里办查到。健康医保卡有效精简了就医流程,推动了跨地区、跨机构诊疗信息的整合共享。
一直以来,浙江不断深化电子证照库建设,丰富和挖掘电子证照的应用场景,依托浙里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以“居民码”“企业码”为个人、法人身份信息的主要载体,实现码上办、码上通、码上验、码上医等多场景应用。浙里办汇聚了包括驾驶证、行驶证、健康医保卡、电子社保卡、婚姻登记证、学位证等289种电子证照。浙江人出门不怕忘带证件,手机亮证刷码就能办事。目前,浙里办APP还支持证照授权,当用户无法亲自办事时,动动手指可以将证照授权给他人帮忙代办。
另外,浙里办APP的个人中心也迎来全面升级,经用户本人授权,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包括公积金、医保金、电子票据、资产、车辆、就业等在内的八大类个人数据信息实现一键查询。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