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餐饮零售化进一步的催化剂。
1、餐企纷纷入局新零售,为何锅圈能够“跑”出来?
今年3月,火锅餐企海底捞正式推出半成品菜品牌,开启线上零售模式,几个月后,又在线下开出一家火锅食材自提店进行尝试。西贝也适时推出主打到家零售菜品与半成品服务的全新品牌。甚至连眉州东坡、紫光园、聚德华天旗下餐饮品牌也纷纷带着“招牌菜”走进大型超市和社区,着手餐饮零售化的探索。
这些餐饮企业新零售的布局,都同时指向一个焦点——“家庭餐桌”市场。
一方面,餐饮头部企业纷纷布局,从到店消费向到家消费延伸。另一方面,半成品菜品、零售食材、方便食品等适合到家消费的产品争先上市。
目前来看,尤其是占据餐饮半壁江山的火锅行业的零售化企业,还处于浅尝辄止的探索阶段。餐饮新零售领域真正跑出来的,是从食材供应链领域,切入餐饮零售的锅圈锅圈食汇。作为一家火锅烧烤食材连锁超市的企业,锅圈食汇持续获得资本市场追捧,连续多轮续融资累计金额达到10亿元,同时,加快在全国跑马圈地,线下门店于今年10月底正式突破5000家。
与传统餐饮店零售化相比,为什么锅圈模式能够真正“跑起来”?
2、打破餐饮行业天花板,锅圈背后的三大能力
事实上,以海底捞为代表的传统餐饮门店在进行新零售布局时,虽然在品牌知名度、消费者喜好度方面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这些门店之所还处于浅尝阶段,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从产品上,到家和到店是两套完全不一样的消费模式,企业必须要重新研发新的产品,对两者进行差异化区分,形成特色,吸引新的流量。其次,在价格上,也需要与到店消费进行区别,防止与实体门店形成“抢客”模式。第三,在市场布局上,家庭餐桌消费,不仅仅局限于全国的一二线中心城市,而是要建立辐射三四线城市、真正贴近社区居民的渗透能力。
而这背后对餐企来说,不仅考验的是上游供应链优势,还要辐射全国的仓储物流,以及深入的终端门店体系的建立。
而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下,在食材供应链行业磨练多年的锅圈抓住了“在家消费”的风口,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而这背后是锅圈多年积累的过硬的供应链能力、物流能力、终端销售体系。
在上游,锅圈通过7年的食材供应链积累,拥有自建的生产基地和食材供应链,合作的上游ODM近500家,其中合作有30多家上市企业。在此基础上,锅圈建立了高效的全国物流配送体系,拥有10大仓储中心,形成了冷藏、冷冻、常温等多规格标准化的仓储,食材流通能够辐射全国门店。
终端销售体系上,2020年,锅圈食汇的线下门店一举突破5000家,覆盖全国15个省、3个直辖市、200个地市、以及1000个县城,服务超1.3亿家庭。
锅圈经过发展,建立了自身坚实的护城河以及壁垒。
不同于到店堂食,也区别于外卖,锅圈线上平台+线下门店+即时配送的食材零售模式,打破了传统餐饮店服务半径和用餐时间的限制,通过现代物流拓宽了服务的范围,在开辟了一条火锅食材的细分市场,真正提升了餐饮业的天花板。
3、“狂奔”的锅圈:标准化、数据化
目前,锅圈已成为行业内餐饮新零售的新势力代表。锅圈也再次刷新了火锅食材零售速度。让锅圈能够持续保持狂奔的是其背后强大的运营能力,即标准化和数据化。
众所周知,生鲜食材一直被行业所诟病的是其标准化低、难保存、低时效的特性,生鲜食材存在品类复杂,标准化程度低、上游供应链分散、采购价格不透明等痛点,同时零售离不开仓储和物流,这也是餐饮企业在零售化中较难功克的难题。而锅圈多年的供应链能力和仓储物流布局实现了食材的标准化。
数据化支撑又让锅圈能够快速在全国大力扩展。据了解,锅圈斥资打造的云信息中心平台,不仅实现了收银和会员的数字化,后端管理的在线化,以及供应链的数字化。而且通过布局动态盘点系统、SAAS云平台、智能补货系统、供应商协同系统等,让锅圈全国5000家门店,能够轻松实现协同、高效、低成本的运营。
--大手笔网(www.dashoubi.org)中国第一文化门户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