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早晨,杭州、嘉兴和绍兴等地区被仙雾缭绕。一大早就上演了一出“雾里看景”,不少朋友纳闷:雾还是霾?
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和省气象局获悉:近期,我国霾天气主要在华北平原,今天我省白茫茫的是雾,不是霾!
所谓“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其主要成分是PM2.5颗粒物。而截至今天16时,全省各设区城市实时PM2.5均在35微克/每立方范围内,未出现超标情况。
“雾”则是一种物理现象,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就形成了雾,空气中的可见度降低,大家开车要降速小心。
不过,秋冬季也是雾和霾的高发季。从气象角度看,秋冬季节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大气上下流动少,比较稳定,这样有利于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日数较其他季节居多。加之夜长,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而形成雾。
而霾发生的天气条件特点是气团稳定、较干燥,秋冬季恰有这样的特性,加上一些地方采暖用煤,粉尘大,就容易形成霾。
为了应对秋冬季雾霾,前不久,生态环境部等10部门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4省(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对柴油货车治理,锅炉、炉窑综合整治等23项内容开展行动,确保如期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据了解,2018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对我省来说,大气治理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今年以来,我省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实施PM2.5与臭氧“双控双减”,保持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区域的领先位置。其中,开展“十百千”工业治气行动,推进锅炉和工业炉窑整治,为好空气营造良好条件。
尤其是进入秋季以来,我省持续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大力推进道路、建筑施工工地、码头、工矿企业堆场扬尘治理和秸秆露天禁烧工作,确保秋冬季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