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0张非遗生僻字海报亮相杭州良渚博物院。每一张海报都代表着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观者轻轻赞叹。
这是天猫发起的“识遗计划”,将在未来一年重点保护100项非遗技艺,促成500个天猫品牌和非遗IP进行跨界合作,同时联合中国美院等设计资源,推动非遗年轻化发展,打造一年一度的“非遗购物节”。
根据全国性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非遗代表项目10万项,其中有国家级非遗3145项。但大量非遗技艺,因为生活方式的变迁,或后继无人,正在消失。
“现在秀娘大多数是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失传的风险很大。”91年出生的东存宝,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经营起了一家淘宝店,专卖土族盘绣,这是一项小众的非遗技艺。
他所在的是一个盘绣扶贫产业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当地妇女创收。“我们会把网上的订单给到乡里的秀娘,第一批145名秀娘里,有90多户贫困户,去年平均为每个人创收了2400元”,东存宝说,店铺过去一年通过淘宝直播,尤其是薇娅带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粉丝,收入增长了1000多倍。
数字显示,上亿用户在淘宝天猫平台买过非遗产品,其中将近40%的消费者是90后。除汉字书法、酿酒技艺、绿茶制作、手工制鞋、陶器烧制、扎染蜡染等广为人知的非遗外,天猫为更多小众非遗打开了一扇触达年轻人的窗口。
一些“濒危”的非遗,在天猫上迎来“春天”。过去一年,酱肉制作技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600%,羌族刺绣、鹤庆银器、乐亭大鼓等增幅也都超过300%。湖北六旬老人陈团员,是杨林乌壶最后的传承人之一,不仅通过淘宝让乌壶走出了江汉平原,还找到了愿意学这门手艺的年轻“徒弟”,圆了老人的梦。
而在天猫“识遗计划”展览现场,前来参观的小学生们认起了眼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来“土族於菟”是青海的一种传统舞蹈,长汀“公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