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而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正是“药食同源”的最早缘起。相传,炎帝神农经过长期尝百草发明了药草疗疾,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药治不同的病,民众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随着岁月的推移,积累的药物知识越来越丰富,并不断得到后人的验证,逐步以书籍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
人类通过试用、口尝,然后相互分享经验,累积数代人的实践和智慧,渐渐认识了自然界的食物和药物。有些物质,可用于治病,被称为药物,而有些物质只能饮食,被称为食物。但其中的少部分物质,既有治病的作用,也能当作饮食,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疗作用,因此这类物质的药物及食物属性是无法明确划分的。
2002年2月,国家下发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其中涉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共87种。这些物品,常被人们作为食物食用,又兼具很高的药用价值。“药食同源”正是选用国家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两用中药,在中医方剂学组方原则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药物,酌定用量,确定适当的剂型和用法,妥善配伍而成。
例如鑫健林健康生活馆出品的五行草黄精汤固体饮料,能全面提升机体免疫力,并荣获了第八届世界养生大会推荐产品称号。药食同源组方产品能够获得传统食疗无法达到的效果,又不像药物一样因有一定的副作用而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因此受到广大追求健康的民众推崇。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