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纪录 > 纪录资讯 > 正文

丹东隆鼻-好看鼻千篇一律 适合你的万里挑 一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3-14 11:20:15
本报讯(记者张帆)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每一个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非遗传承人和书画家纷纷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抒发心声,致敬奋战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
 
近日,河东区非遗项目“津派印石雕刻艺术”第三代传承人满宝山,创作了防疫主题系列石雕作品独角兽印纽《守护》、巴林牛角冻石雕《平安结》、石雕蝴蝶《春天》,以其美好寓意祝愿防疫一线的工作者平安,期盼全国人民平安,以期大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满宝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与印石结缘,拜第二代传承人刘焕章为师,学习印纽制作。在此之前,他还曾师从津门篆刻大家蓝云学习篆刻艺术。他的印纽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由于在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创作方面成绩卓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并被收入中国文联主编的《中国民间文艺大辞典》,多件作品作为政府礼品赠送外国友人,在日本东京拍卖的盘龙印泥盒被日本收藏家誉为“中国一绝”。
 
在谈到此次创作的几件作品时,满宝山说:“石雕蝴蝶《春天》的寓意不仅在于蝴蝶破茧成蝶的华美,更因为它在蜕变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与艰辛。春景美如花,蝴蝶香自来;冬天已过,春天即将到来。《平安结》则是平安吉祥,一生如意、岁岁平安的意思。它代表着中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大港的“全国最美家庭”代表,80岁的张培华带领她的剪纸小组成员,将剪纸艺术与疫情防控知识巧妙结合,制作了一组疫情防控剪纸宣传画,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号召大家做好自我防护,致敬“逆行者”。作为滨海新区非遗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培华想到可以通过创作防疫剪纸作品“为社会做点事”:“希望能通过民间剪纸,宣传防疫知识,让大家做好防疫工作。”
 
非常时期,剪纸小组成员不能相聚,张培华在微信群里将活动内容布置下去,让大家自己设计。8岁的赵珂祯是剪纸小组里年纪最小的成员,别看她年纪小,据姥姥许淑贤介绍,小珂祯学习剪纸已经4年多,作品还多次获奖。许淑贤告诉记者:“这次创作防疫剪纸作品,小珂祯也是主动报名参加,自己找素材,设计底稿,作品的完成度也非常高,获得了剪纸小组成员的一致好评。”
 
郭其元是“纸板书画”技艺的专利发明者,他说,“纸板书画”源于汉代画像石,是集书画、汉画像石、剪纸、金石于一体的表现形式,作品细腻传神,色彩丰富绚丽、节能环保,在保持中国传统技法古朴典雅韵味的同时增强立体艺术的感染力。多年来,他先后创作《小鸭戏水图》《福禄寿喜图》《车马出行图》《青铜鼎图》《吉祥人家图》《周文王姬昌图》等。特别是近年来,结合京剧创作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同光十三绝》等京剧纸板画,其中《天津京剧之星》纸板画长卷被中华大剧院收藏。目前“纸板书画”已有九大系列近千幅作品。
 
谈到此次针对疫情的创作,郭其元表示,作为一名书画家,疫情期间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待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保护周围的人。“白衣战士日夜奋战在第一线,特别是天津医疗队已经分数批奔赴湖北,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怕牺牲的‘逆行者’精神令我感动。我就想拿起画笔用我的‘纸板书画’形式宣传和讴歌阻击疫情的英雄们,我每天坚持搞创作,到2月20日已创作出《守小家为大家》《吃蝙蝠不是福》《健康在家不出门》《逆行者》《向白衣战士致敬》《戴口罩不扎堆》《惩除》《天津卫士》《复工不忘防疫》等9幅作品,为早日战胜疫情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一点儿力所能及的贡献。”
 
编辑:CDF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