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小康》杂志网络优先发表文,载于《小康》杂志2019年5月(中)刊),中国小康网2019年4月17日优先发布】qqq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智慧社会”,一个重要的依据就在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智慧社会将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一种更为高级的社会形态。
牡丹智慧工程中心(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Center)简称牡丹IEC,就是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牡丹集团)响应国家战略号召,积极投身智慧社会建设的成果,其第一个实验基地也将于2019年5月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正式落成。
智慧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阶状态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生产力是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社会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两者之间的矛盾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同时,信息产业的全面发展既是信息社会成熟的标志,又将带来新一轮的生产力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讲到,当前正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三大实体性要素,科技、管理和教育是三大渗透性要素,人的科技劳动具有引领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功效,由自然环境构成的自然力应与劳动力和科技力相协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将层出不穷。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正式提出了“智能+”的概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数据”将成为与土地、劳动、资本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新生产要素,知识、技术研发和高素质人力资本将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途径。劳动者的智慧化、劳动资料的智能化、劳动对象的数据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生产力的变化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并将引导和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高级的阶段。当前,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正在向以消费为中心转变,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从一次性产品交易向长期性服务交易转变、从低附加值制造向高附加值创造转变。生产模式日益开放、共享、协同,企业组织日益扁平化、网络化、加速去中心化,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90%的企业依赖各类平台生存,平台间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形态。
智慧社会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更高级阶段。一般来说,所谓信息社会,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资源为基本发展资源,以信息服务性产业为基本社会产业,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本社会交往方式的新型社会。它的基本特征,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信息化、环境上的绿色化,也表现在社会生态上的数据化、智能化,还表现在生活上的多样化和社会管理上的创造化。而智慧社会,作为一个“生态共同体”,将是在信息社会基础上继续发展,以“智能+”为基本生产方式,以智慧服务性产业为基本社会产业,以智能化、智慧化为社会基本交往方式的高阶社会。它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全方位、系统性变革,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如学术界有关专家的断言,它将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后的高阶形态。
按照业界的观点,标准性技术智能化、基础设施空间虚拟化、生产力要素的比特化,是智慧社会的三个重要特征。经济形态呈现出融合跨界、资源共享的新趋势;分析和运用数据价值成为新型的生产方式;创新体系正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速重塑;新一轮企业竞争更聚焦开源生态系统的构建;泛在、群智将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规划方向;城市操作系统功能将日趋丰富和完善;多元共治将开创社会治理新模式,也是智慧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智慧城市是智慧社会的主要载体。社会扁平化、组织虚拟化、信息透明化、产业网络化、资源社会化都是智慧社会的发展特点。同时,智慧社会也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发展理念。智慧社会将以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小镇为载体,针对虚实互动的复杂社会空间,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手段,为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反馈、描绘及管理社会问题的接口,有利于构建信息对等、权利平等、扁平化组织的社会结构,有利于实现“创新民主化、管理民主化、沟通民主化”的泛在、群智、绿色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与社会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调动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促进多元参与、协商互动、以服务为导向的社会形态的产生。由于智慧社会以智慧城市为主要载体,因此智慧城市所拥有的“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协调融合、共建共享、数据驱动、统筹管理、安全可控”的基本内容,也正是智慧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新型智慧城市所特有的“新资源、新技术、新设施、新服务、新模式”的基本特征也将在智慧社会建设中成为基本支撑和核心驱动。
积极投身智慧社会建设是牡丹集团的使命和机遇
牡丹集团始建于1973年,创造了享誉海内外的北京之花——牡丹品牌。40年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牡丹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走过了工业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时代,经受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洗礼,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也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在工业经济时代,牡丹集团以“生产电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己任,创建了“国家彩色电视机”生产基地,牡丹电视曾赢得“国家金质奖章”的殊荣。伴随着“牡丹虽好,还要爱人喜欢”的亲切话语,“牡丹”改变了中国几代人的文化生活,谱写了中国电视工业流光溢彩的篇章。
在服务经济时代,牡丹集团着力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全国工人先锋号”,还产生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创新成果——《牡丹宪章》《牡丹宪法》,获得了“国家现代化企业管理创新奖”和国家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优秀案例及突出贡献奖。同时,所创建的“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是北京市重要的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基地、北京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数字电视地面无线传输国际标准”,也是重要的北京数字电视标准国际合作基地和中关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在数字经济时代,牡丹集团坚持多中心、分散式、集团化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策略,紧紧把握“AI+大数据”的前沿技术方向,实施“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致力于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打造“创新+产业+生态”的发展模式,以智慧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了智慧孵化、数字艺术、智能资讯、智能制造服务平台(IMS)等产品和服务。
以技术进步带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进而带来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路径。也是牡丹集团这些年依靠技术进步带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实践表明,企业自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历史发展自有自身的变化周期,当两个周期不期而遇,在恰当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在建设智慧社会这个恰当的历史时点,产业界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契机。
面对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牡丹集团必须始终坚持技术进步带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牡丹模式”,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技术成果和创新资源,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积极投身于智慧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牢记使命、紧抓机遇,去赢得更加主动的未来。
智慧工程中心(IEC),探索智慧社会建设的牡丹方案
科学是指导实践的系统理论知识,技术是科学指导下直接指导和服务生产的知识;而工程则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的实践活动。科学用来认识世界,技术和工程用来改造世界,技术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工程解决“好”与“不好”的问题。工程科技是科学发现同产业发展之间的“路由器”,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以说,牡丹集团的IEC就是这样一个集科学、知识、技术、产业于一身的,面向智慧社会的工程科技中心,这也是它的建设目标和基本内涵。
牡丹IEC,首先是一个科研机构,是全面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载体,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旅IP产品。它是集创新创业、科研开发、成果转化、技术输出、互动体验、科学博览、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开源、开放的公共工程技术实验室,体现了泛在、群智、绿色的智慧社会发展趋势,具备“科研开发、工程测试、产品生产、市场推广”四个过程一体化的典型特征。它是牡丹集团积极参与智慧社会建设和实现自身发展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其目的在于以牡丹集团的创新创业资源为核心,聚合各方资源,因地制宜地以科技进步为先导,通过科研开发等前述的六个功能带动管理和教育进步,以三大渗透性要素的发展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大实体性要素的改变,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全方位智慧化变革,为智慧社会建设贡献牡丹方案。
从经济和社会意义上来说,牡丹IEC是一个集科研开发、产业孵化、平台建设“三位一体”的变革引擎。它通过与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把基础研发成果的转化嫁接到实景虚拟构建开发平台,把智能技术、虚拟空间、信息要素组合起来,把开发工具、内容、实验设备和创新创业者集合在特定的互动空间。当设备、内容、创新创业者达到一定规模的集聚,这个特定的互动空间就成了事实上的双创基地,再引入创业投资,实现内容的市场化、产业化和资本化。这种泛在、群智的特色空间建设和创新产业化、创业科研化的交互融合,将以“科技—文化—经济—文化—科技”的有效循环,成为推进智慧社会建设的产业变革发动机。
牡丹IEC又是一个开放的创新体系。它依托AR/VR等新型显示技术应用研发,建设实景虚拟构建开发平台这个生态核心,以开源共享的理念,同步建设人工智能平台、物联网(IOT)平台、智能制造平台、安全平台、区块链平台、数字交易平台、营销发展平台等技术创新应用平台,成为技术进步的主战场,并以技术金融平台为纽带,搭建完善5G、IPV6、北斗导航应用等产品跟踪研发和创新应用平台。它依托牡丹集团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字电视地面无线传输国际标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中关村十大创新标准等创新资源,聚集处在行业技术前沿的创新企业和团队,形成新的创新活力。这也势必将IEC创建成为新技术研发的“放大器”。
牡丹IEC又是一个高效的创业体系。它依托牡丹集团国家级孵化器、北京市级众创空间和智能资讯服务平台(IIS),以特色的平台空间和牡丹集团的品牌资源,引入和创造科技成果,并就地孵化,就地消化,就地转移,将IEC和智慧孵化基地紧密结合,打造创新成果转移和应用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牡丹IEC又是一个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它依托牡丹IMS云平台建设,以“无边界融合发展”的开放理念,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高精尖产业的融合,推进它们同创业孵化、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业服务、流通服务、健康养老、教育医疗、体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无边界融合发展,努力成为区域新经济的策源地、新动能的形成区。
牡丹IEC也是一个高端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它依托牡丹集团中关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高精尖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服务平台,利用北京国家创新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中关村的科技资源和牡丹自身的智慧孵化优势,瞄准前沿创新成果,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DTMB、AR/VR新型显示技术、石墨烯新材料技术、文化基因量化技术等十大技术门类,向周边地区和业界实施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打造高端服务平台,并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的推广应用,使之成为创新成果转化、输出、应用和产业化的“加速器”。
牡丹IEC还是一种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来源于牡丹集团在都市中心区改造老工业基地,建设运营智慧型科技园区的实践探索,是一种从院落出发的智慧理念、从“硅谷”出发的空间超越和从文化出发的社会升级。这种以文化为先导、以技术为手段、以自然和经济的和谐统一为特征,以超越美国“硅巷”为目标的中国社会升级方案,可以称之为中国的“C—NET超硅巷模式”,“C”既是文化Culture,更是指中国China。文化的信仰和科技的力量统一在其中。
同时,牡丹IEC也是一套新型社会治理的解决方案。它以企业主导、政企合办、政企学研共建的方式实施建设运营,以企业主办的科研机构承担了思想宣传、教育文化、智慧政务等多种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营职能。以技术进步调动市场、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等利益相关体来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推进与基层政府的互动、协商、合作,实现基层社会协同治理。推动社会治理结构从传统的政府包揽的单一化治理结构向现代开放型的治理结构转变,促进了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出更“亲”、更“清”的政商关系。
宁安IEC,投身智慧社会建设的“试验田”
牡丹集团的第一个智慧工程中心(IEC)项目,落户在了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被称之为“宁安IEC”。
宁安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毗邻镜泊湖,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县、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原料基地县(市)、中国火山岩稻米之乡,这里既是昔日满族的龙兴之地,也是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旧址,既有冰天雪地,也有绿水青山。
近年来,牡丹集团同宁安市政府达成共识,以牡丹IEC的模式和方案建设宁安IEC,输入中关村和首都创新创业资源,推动国家首批特色小镇、唐·古渤海国国家遗址——宁安市渤海镇建设,力图打造“一带一路”东北亚国际交流合作的桥头堡、镜泊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文化中枢、黑龙江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科技重镇。
牡丹集团选择宁安市渤海镇作为IEC的试点,既看中了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的建设契机、宁安市的地域资源、千年唐韵和农业农村的原生态,也是希望一张白纸绘蓝图,快速实现从农业社会到智慧社会的跨越,探索智慧社会建设的方案模式、方式方法。这也是一个企业主导、政产学研用联动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验性举措。宁安IEC是牡丹集团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最新成果,是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对创新型国家、“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积极参与,是对美丽中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复兴的深情投入,是集推进“双创”、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科技特色小镇于一体的具有“泛在、群智、绿色”特征的“智慧生态共同体”。形象地说,是一块智慧社会建设的新型“试验田”。
牡丹集团宁安智慧工程中心由创新基地和创业基地组成,核心区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创新基地设立了十余个新技术研究室进行技术研发,包括全场景三维复建、数字媒体艺术及AR/VR、人工智能/大数据、文化文字基因、智能机器人及计算机视觉、智慧融媒体等。内容既有最新的前沿技术,也有文化技术,均由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领衔。还部署了机器人竞技虚拟空间、汽车驾驶模拟虚拟空间、直升机虚拟空间、5D影院虚拟空间等众多高新科技展示体验设备,既是群众直观感受高新技术的场所,也是以实际应用进行系统测试的平台。高科技接地气,充分吸收群众的创造力直接促进科研开发工作,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此外,通过建设集县域融媒体中心、IMS数据中心等功能为一身的超大型多功能指挥中心,VR体验园、儿童创意园、名胜互动园、电商平台展示体验区、AR/VR创意园等项目,构成了一个个寓教于乐和产业应用的场景,以直观的方式把“智慧工程+智慧教育”所能够形成的智慧经济门类和模式呈现在企业、政府和创业者面前,成为“带着群众干”的生动活泼的大课堂。
另外,宁安智慧工程中心还配套了智慧孵化基地和智慧产业基地,并通过统一管理的方式,把渤海镇的相应文化景点纳入IEC之中,科技和文化更加融合,文化和旅游更加紧密,旅游和农业之间的联动性更强,科技、文化、旅游、农业,构成了渤海镇科技带动的智慧产业新业态。
目前的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信息消费引领的时代。需要以眼光嗅觉的敏锐、技术进步的利器、商业模式的设计来抓住时代的机遇、政策的机遇、市场的机遇。所有这些机遇概括起来,就是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布局。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关注到这一点。有人说,所有的新时代发展机遇都已经写在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是很有道理的。宁安IEC的建设,正式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也将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促进。其影响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宁安IEC是乡村振兴的产业节点,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在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是首要的。宁安IEC通过建设政府公共治理平台和产业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将以技术进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通公共治理以及旅游、农业、物流等现有产业间的联系,形成价值链条,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节点。并以自身的集聚作用,引入和创造科技成果,就地孵化、就地消化、就地转移,将IEC和智慧孵化基地紧密结合,打造出创新成果转移和应用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为当地不断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动能。
第二,宁安IEC作为智慧经济中的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系统,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认为应该通过“最有效地规划配置增长极并通过其推进工业的机制”,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宁安IEC本身的经济价值、科技成果输出功能和产业拉动效应,使得它具备了成为增长极的条件和优势。作为一个创新驱动、持续健康的科技产业综合体,它也将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而努力,为高质量发展由点到面的突破作出贡献。
第三,宁安IEC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智慧新生态,将努力打造“一带一路”东北亚国际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宁安地处绥芬河和珲春两个国家级开放口岸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技术交流中商贾往来、物资集散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区域。“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宁安IEC通过技术流引领汇聚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搭建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合理交换和有机融合、城乡产业融合的新生态,形成了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这种机制和成果,也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逐步扩散到整个东北亚地区。
第四,宁安IEC致力于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示范区,探索文化复兴的新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宁安IEC通过众多高新科技展示体验设备,整合宁安当地的渤海文化、红色文化、流人文化以及传统工艺、文化团体等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突出文化优势,彰显地方特色,把渤海镇打造成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示范区。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样只要是世界的,就应该属于民族的,可见文明是有其世界传统的。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为科技发展端正思想、建立信仰、指明方向,为文化自信丰富手段增添力量,把传统技艺同工业设计、现代技术、时尚元素、文化符号、垂直领域结合起来,挖掘旧的世界文明传统,构建新的传统世界文明,探索文化复兴的新途径。
第五,宁安IEC致力于成为镜泊湖地区旅游经济的文化中枢,努力为旅游产业消费升级找到新的科技支撑。宁安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也是旅游大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在今天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文化+旅游”,不仅体现在政府的政策引导里,也确确实实地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文旅融合,“内容为王”,以技术进步带动文化创新是关键构成要素。宁安IEC,将以创新科技深挖镜泊湖和渤海镇的旅游文化资源,“以文化融合高科技,用创意释放生产力”,把镜泊湖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打造成为智慧高端的生态旅游“网红线”,把渤海镇的唐风古韵、质朴天然打造成为健康美丽的养生养老“桃花源”,打造出绿色高端、天人和谐的智慧旅游经济带。这是宁安IEC的建设初衷,也是重要使命。
第六,宁安IEC是产教融合的特色研学教育基地,也是创新创业的新模式。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学旅行可以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家层面上的政策也有从“逐步推行”到“积极开展”再到“支持开展”的转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2月包括教育部、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第一次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把研学旅行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宁安IEC恰恰是遵循科研开发、产业孵化、平台建设“三位一体”方案的“流光溢彩、可视智能”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把创新、创业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产业发展和教育培训有机地统一起来,以直观的方式把“智慧工程+智慧教育”同研学活动结合起来,将有可能成为新时代新教育、新“双创”的开拓者。
第七,宁安IEC正以城镇管理的新尝试,成为智慧社会建设的试验田。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革命,远比技术、软件和速度的革命更重要。在99年前,面对中国“三千年之一大变局”,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开始了长达11年的平民教育活动,以教育启民智、救国家,那是一个著名的社会实验;99年后,牡丹集团在大东北宁安市的渤海镇开始了智慧乡村计划,力图以高科技来变革社会管理模式,这同样会是一场创新性的产业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要通过技术下乡、科技上门、研发进小镇的方式,用最真实的虚拟和现实体验,把科技、管理和教育这三大要素统一在IEC这一个“试验田”中,使高端科学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教育宣传得到推广和普及,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下,以网络化、平台化、远程化等信息化方式,提高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均等化水平,构筑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智慧社会建设的新途径。
第八,宁安IEC是智慧党建的新窗口,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样板。党的建设是新时代的伟大工程,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宁安IEC搭建了一站式采集、一次性编发、多渠道分发、分板块管理、全媒体运营、活跃用户支撑的县域融媒体中心,以此为核心集中党建教育和新时代文明培训等功能为一身,建设智慧党建的教育活动实践基地。通过高科技的炫动展示,以“党建+高科技”,把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群众组织、社会号召汇聚在一个现代化的平台上、沉浸式的空间里,把党的观点主张、施政方略、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内容以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形式传播,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其中,凝聚广大群众思想共识,实现商业和宣传的统一、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的融合,这必将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新样板。
因此可以说,宁安IEC,是“牡丹模式”和“宁安模式”的有机结合。前者解决了以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创造乡村振兴产业节点的问题;后者解决了以生产力发展带动社会升级,实现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当整个链条以IEC为中心实现贯通,成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生态共同体”,一条以智慧工程中心打造出的,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中国的,“泛在、群智、绿色”的高质量发展的新型道路,也就初步呈现出来。
因此,从牡丹IEC的开发建设理念到宁安IEC的乡村实验,这就是牡丹集团当今以智慧社会建设为己任的发展思考,也是对智慧社会建设的具体探索和实践。
(作者:王家彬,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