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成长浸透着汗水的味道 浙江一小学推行劳动教育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09 09:12:40

 401班学生家长王小燕,是一名西点制作“发烧友”。她听说学校开设了“幸福家政”课程,就自己动手准备食材,定期到校传授厨艺。这是她带领学生在学校食堂制作“推推乐蛋糕”,让孩子们兴奋不已。鲍效农/摄hhh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师生们总是夸葛诺亚(左二)心灵手巧。她参加“女红”小组学习时善于思考,快速掌握了针线活的基本技艺。她说,要给妈妈绣一个“口金包”。鲍效农/摄
 
在501班举行的叠衬衫比赛中,江新宇的成绩落后了,这使他有点儿“抓狂”。好动且不服输的他,经过反复练习,在复赛中终于按时完成了规定动作。鲍效农/摄
 
“老师,我家养的花为什么只长叶子不开花?”“我家的盆花总生虫子,该怎么办?”在学校操场边的小花园里,科学课教师程滨在给学生上花艺课,结合实物一一回答学生的疑问。鲍效农/摄
 
郦冠羽炒了一道菜——番茄炒蛋,请奶奶“打分”。郦冠羽的奶奶几年前有一次在做饭时不慎受伤,从那时起,小冠羽就下定决心要学会做菜,成为奶奶的小帮手。鲍效农/摄
 
“今天我要做比萨,请你来我家尝尝吧!”何嘉蓉(左)向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同学王钰绮发出邀请。已经初步掌握西点制作手艺的何嘉蓉,只用了30分种时间,就像变戏法似的完成了比萨的全部制作过程。鲍效农/摄
 
在学校附近的一家菜市场里,三年级的一堂“数学+家政课”的实操正在上演。用20元钱为家里购买当天晚餐的食材,这道题让这群“小精灵”各显神通。鲍效农/摄
 
“比萨出炉了,好香啊!”放学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外国语小学501班的何嘉蓉邀请同学王钰绮来家里一起做比萨。只见她熟练地将已发酵好的面团推开,擀成长方形的饼底,加上番茄、火腿、芝士等配料,再放进烤箱烤。当比萨新鲜出炉时,两个人脸上乐开了花。
 
“做菜并不麻烦,还让我感受到了快乐!”何嘉蓉生活在一个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家庭里,从7岁就开始学做饭,特别是学校开始布置“家政作业”以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影响下,陆续学会了做烤翅、烤全鸡、咖喱牛排、可乐鸡翅等不少“拿手菜”。她说,她喜欢这项特别的“作业”,还想一直做下去。
 
早在3年前,江东外国语小学校长张瑶华就在思考,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首先学会照顾自己,并学着照顾好自己的家人,这样才能在将来有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
 
从2016年起,学校借助课改契机,开设了“幸福家政”课程,分设家务劳动、菜肴烹饪、传统节日、特色日等4个系列。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将课程的主阵地落实到家庭厨房,将教学的主要实施者落实到家长身上,而学校则成为课程实施的引领者、指导者和幕后推手。
 
“幸福家政”课程,人人参与。课程内容由老师和家委会代表共同商定,每周都有不同的家政作业,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本学期要学会作业完成整书包、饭前筷子我来摆、干净衣服我会收等技能,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会作业完成整书桌、饭后碗筷我来收、干净衣服我会叠,五、六年级的学生则要学会作业完成整书房、饭后厨房我来整、换季衣橱自己整等。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幸福家政”课程的要求,每个年级的学生每学期都要学会做一道菜。6年下来,每个孩子至少能掌握30项家务技能、学会烹饪12道菜肴。
 
“我用20元买了胡萝卜、玉米、排骨、鹌鹑蛋、香蕉等5样食材,打算晚上给家人煮玉米排骨汤。”303班的何磊和同学在数学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附近的菜市场,比比谁最有“小当家”风范。他们的任务是:用20元钱购买食材,为一家人做两三样小菜。
 
“数学课上,学生刚学过元、角、分的知识,掌握了各单位之间的转换。”带队教师谢静薇介绍说,体验买菜不仅能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和“幸福家政”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动手能力。
 
在实践中,“幸福家政”课程成为深化家、校、社会合作的创新载体。“幸福家政”课程的课堂是移动的,可以在学校、家里,也可以在家长的工作室、社会实践场所等;教师是多主体的,有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甚至是同学;与此相配套的评价方式也更为灵活,有拍照片、发视频、做PPT进行展示,还有组织劳动技能大赛等。在江东外国语小学,“幸福家政”课程成为孩子们的成长必修课。(史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