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是倾全国之力将有限的资源向战略目标领域动员和集中、解决重大科技课题,在这种体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就。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存在着对市场不够敏感、目标或课题设定后纠偏较难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而要发挥科技发展的制度优势,应从均衡治理视角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实现创新主体之间的均衡,实现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的均衡,实现继承中国经验与借鉴国外做法的均衡。
实现创新主体之间的均衡
科技体制要实现从以控制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向以协调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转变,从政府作为唯一的管理者向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治理转变,从管理科技向治理创新转变,从计划管理和政策管理为主向多手段治理转变。一个具备善治能力的科技治理体系,国家与民间、企业、社会的力量应各司其职、各尽其用。新型举国体制并非通过行政计划来推动科研活动,而是要求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力量整合起来,群策群力攻关,在重点科技领域实现突破,探索良性互动的协商治理模式,最终实现“有为政府主导、有力市场驱动、有序公众参与、有效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
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均衡
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各自作用的范围、程度和表现形式。一方面,不能片面地理解举国体制是类似“计划”的方式,忽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利用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行政手段和政策设计,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政府既要贯彻国家意志,进行有组织创新,积极推动国家战略目标实现,也要高度重视自组织创新,优化科研环境,提高企业活力,重视公众参与,维护和激发科技主体的活力,实现政府规划引导与科学研究自由探索的完美结合。
发挥政府在大科技项目中的决策者、启动者、协调者、评估者的作用。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需要建立国家高层次科技宏观决策机制、跨领域横向协调机制、科学家参与决策机制、官产学研联合研究机制;完善合同约束机制、项目责任机制、成本控制机制、绩效评价机制、融资机制、政府采购制度、风险防范机制等。
发挥市场在新型举国体制中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方式、经济手段解决国家科技创新工程立项、决策、预算投入、利益分配等问题;实现从产品导向转变为商品导向,注重技术链的同时也要重视价值链,既看产品也看市场表现;实现从注重目标实现转变为注重目标实现与注重效益并重,既要考虑实现目标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效益。
实现继承中国经验与借鉴国外做法的均衡
举国体制中的哪些原则需要坚持、哪些措施应该强化、哪些领域必须完善、哪些做法需要抛弃,哪些可以借鉴,应深化细化研究。
继承举国体制的中国经验。我国举国体制有两方面经验值得总结。一方面形成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两弹一星”的经验,有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领导、组织和管理模式:科学决策和集中统一的组织领导、科学的战略规划、正确的指导方针、独具特色的管理组织机制和在工程实践中建设科研生产队伍。其中,扎实的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前提,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攻坚克难的有效方式,系统科学的管理是高效实施重大工程的方法手段,军民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才资源的调配使用得当是事业成功的核心关键,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是成就伟业的源泉动力,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方式组织科学技术模式。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载人航天”的经验。“载人航天”工程创新性采用了“两总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的柔性项目制,这种现代化的项目管理,使分工更明确系统更合理,通过将“创新链”与“产业链”两者内外结合,遵循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了大科学工程的有效组织。
借鉴国外重大科技计划组织管理模式。经验的价值在于其来源于实践,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进行重大科技项目时同样也采用举国体制,其中一些共同的原则和经验值得借鉴。国际上有影响的有联合研究机制(日本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公私伙伴关系(欧盟的伽利略计划)、项目制(美国的国家纳米计划)、企业法人制(空中客车工业公司)。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与组织体系。借鉴国外重大科技计划组织管理模式,深入分析重大专项的全生命周期,判断重大专项在科技攻关、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过程的阶段特征,并以权变思维适时调整组织管理模式。根据各科技专项的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分类地制定针对性的组织管理模式。二是加强过程监督。建立过程管理机制,强化对项目的动态监控,引入项目监理机制和项目评估机制,严格控制项目质量,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要明确组织管理机构的职责,对专项资助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重视重大专项的评估工作,建立产学研各方参与机制。除在顶层上加强领导和协调之外,在管理上采取“集中+分散”的模式,采用项目责任制,由责任部门对负责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
有了这样三个均衡,我们就有利于构建新型科技举国体制,并把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作者: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