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电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2012年起,马来西亚大学医学系曾发起“无语良师”计划,走访了百余家庭,鼓励人们捐赠遗体,以用作教学与医学研究。如今,已经有104人捐赠了遗体,而计划负责人苏益表示,目前捐赠者以华裔居多。bbb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点击进入下一页
学生迪纳斯、卓佳融及花拉。(马来西亚《星洲日报/黄玲玲、陈启基、黄志汉摄》)
“医学系的学生和专科医生中,很多都不是华人,而是马来人和印裔,但捐赠者以华裔居多。在不同族群的学生和医生走访家庭的过程中,大家也进一步了解了华人的生活。”苏益说。
据苏益介绍,捐赠者都是比较年长的马来西亚公民,多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这些长辈的故事。
“之前有巫裔和印裔学生对华裔有着刻板印象,认为他们生活一直很富裕,直到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才知道他们曾经历过怎样的艰辛岁月,”苏益说,“我们常对某个族群带有偏见,认为华人怎样怎样、印裔人怎样怎样,其实应该多去他们的家,听一下他们的故事。”
印裔学生:感激为教育捐赠遗体者
印裔学生迪纳斯表示,有的人在没有医学相关背景的情况下,却依然愿意捐赠遗体,为医学教育、研究与培训做贡献,令他十分感动。
“我很感谢那些愿意为了教育而捐赠遗体的人,他们做了好事,回馈了社会,而捐赠者的家人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迪纳斯说。
马来族学生:再三思虑后决定参与
马来族学生花拉表示,自己对遗体捐赠者怀有敬重之心。
“我本来以为,我只会学到外科手术的知识,但是实际上的收获远比这多得多。如果他们(捐赠者)知道,有学生会因此学习到那么多,一定很欣慰。我认为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花拉说。
华裔学生:对死亡不再畏惧
华裔学生卓佳融透露,自己在第一次参加课程时,曾因为害怕而不敢参与。
“但从另一方面想,既然捐赠者已经捐赠遗体,肯定希望我们(医学生)尽量使用,那我们就应该(借此机会)好好学习。”卓佳融说。
卓佳融认为,成为捐赠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及身边人的支持才能做到的,因此学生必须怀有感激之情。而通过学习,她也有了改变,包括对死亡不再那么畏惧,并对死亡有了新的看法。(陆世敏、傅思敏)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10-09/10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