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网-

翰墨情深,两面锦旗与两幅墨宝背后的医患佳话


作者:依依

日期:2025-10-28 21:08:01

近日,著名画家、复旦大学教授刘邦彩先生,为我院送来了一份情意深重的厚礼。他不仅亲手送上两面鲜红的锦旗,更挥毫泼墨、为两个科室题写了两幅气势恢宏的书法大作。当墨香在院内弥漫,这份来自艺术家的崇高敬意,让所有医务人员深受感动与鼓舞。
在越溪卫生院,每一面锦旗、每一份感谢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温暖的故事。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奇迹,有的只是把“敬业、仁爱、求真、创新”融入日常的细微坚守。而刘邦彩教授的这次经历,正是那句“您的健康,我的心愿”最生动的践行。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你们不仅治好了我的病痛,更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您这种无私奉献、关爱患者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这份用翰墨书写的情谊,始于一次细致的问诊,成于一份全心的信任。
敬业为本,于细微处见真章
故事的开端,源于一次眼耳鼻咽喉科的诊疗。刘邦彩教授因咽喉部疼痛多日,辗转多家医院未见好转。接诊的杨建华副院长没有草率地沿用“咽炎”的诊断,他耐心安抚患者,凭借专业的敏锐与细致,在反复检查中,于咽喉隐蔽处发现了一根小鱼刺及溃疡。取出异物后,困扰多日的疼痛随即消失了。
然而,诊疗并未就此结束。杨院长在问诊中敏锐地察觉到刘教授口腔的异样,并主动关心询问。“您的牙齿是不是也不太舒服?”这超越专科范围的多一句问候,正是我院 “以人为本” 核心指导思想的生动体现。这份出于本然的关切,成为了所有故事的美好序章。这份出于本然的关切,像一座温暖的桥梁,将不同科室的诊疗无缝衔接,也让刘教授体验到我院整体性的关怀。
仁爱至心,用倾听传递温度
在杨院长的介绍下,刘教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口腔科。原来,长期的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早已成为他的一块“心病”。此前,他得到的多是“拔牙”的建议,这让他对于社交形象充满焦虑。
接诊的周霞副主任医师耐心倾听了他的担忧。“我们充分理解您的顾虑,牙齿不仅关乎健康,也关乎您的生活质量和信心。”——这句真诚的共情,再次巩固了初建的信任。在细致检查并诊断为慢性牙周炎后,周主任与他进行了深入沟通,既坦诚说明危害,也详细解释了包含“即刻修复”在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医生把所有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都摊开讲透了,我心里一下就踏实了。” 刘教授回忆道。正是这份踏实的信任, 让他毅然决定配合治疗。
心愿达成,以笔墨致谢真情
经过规范治疗,刘教授的咽喉问题早已解决,牙齿的困扰也得到圆满处理——牙龈出血被有效控制,松动牙拔除后通过即刻修复技术重获完满。困扰他已久的难题迎刃而解,这位艺术家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你们不仅治好了我的病痛,更让我感受到了这个社会满满的温暖。”为了表达这份由衷的感激,刘教授亲笔题字,制作锦旗送至科室。
杨建华院长接过锦旗时,谦和地回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患者的康复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一句朴实的语言,道尽了所有越溪卫生医务工作者的心声。锦旗,是荣誉,更是情谊。它见证了医患之间以诚相待、以心换心的温暖故事,也见证了一次始于精准诊疗、成于人文关怀的完美协作。 
“您的健康,我的心愿”不只是一句口号,它是每一次细致的检查,是每一次耐心的倾听,是每一份将心比心的沟通。越溪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将继续秉持“敬业、仁爱、求真、创新”的精神,用最“常规”的操守,守护每一位居民的健康与笑容。
专家介绍:
 
编辑: 馨怡


喜欢本篇新闻的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