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载风云激荡,八十年精神永铸。当历史的烽烟散尽,艺术的光芒却愈加璀璨夺目。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用书画艺术的形式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社会各界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和平的珍视,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在此,我们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艺术名家作品展为主题,展出来自全国各地艺术名家的精品力作,涵盖书法、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汇聚诗、书、画、印之精粹,中国艺术名家刘建伍受邀参加。

刘建伍,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白石书画院院士,北方画院理事,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理事、资江国画院副院长,铁路文联会员。进修于中央美院国画专业。
曾参加由《美术报》发起的捐赠作品救助西部困难儿童就学活动。作品《国粹天香》、《环宇盛荣》获湖南省“和文化杯”花鸟画展和建国六十周年湖南书法、绘画、摄影展。
作品发表于《美术报》、《河北当代书画》、《中国铁路文艺》、《人民铁道》、《广州铁道》、《湖南工人报》、《东方艺林》、《中国书画英才》、《乌鲁木齐晚报》、《梅语》、《铁流网》等报刊杂志网络上。2011年4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刘建伍花鸟画选》。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艺术名家刘建伍作品展欣赏:

《鱼逐荷香歌永靖,莲依碧水水兆长宁》50cm×50cm

《一塘荷影添诗画,半幅禽踪入墨香》50cm×50cm

《 湖石藏幽,禽栖蒲下》50cm×50cm

《翠禽依绿盖,心宁漾安澜》50cm×50cm

《白鹭点清波,荷香十里》50cm×50cm

《乾坤风韵逸,水泽客心欢》50cm×50cm

《荷塘绽蕊迎暖阳,黑鹭梳翎伴清风》50cm×50cm

《双禽游碧叶,一脉唤清宁》50cm×50cm

《小荷初绽蜻蜓驻,数笔竹姿烟雨闲》50cm×50cm

《双兔迎春》65cm×65cm

《母子情》50cm×50cm

《安居图》50cm×50cm

《春讯》50cm×50cm

《梅鹤争春》50cm×50cm

《暖水》50cm×50cm

《守望》50cm×50cm

《喜事多多》50cm×50cm

《情意绵绵》50cm×50cm

《鹌竹图》50cm×50cm

《梅鹤吟春》50cm×50cm

《红果私语》50cm×50cm

《相思红豆》50cm×50cm

《锦绣前程》50cm×50cm

《哥三》50cm×50cm

《锦上添花》50cm×50cm

《和谐》50cm×50cm

《双锦》50cm×50cm

《独享秋光》50cm×50cm

《清风》50cm×50cm

《芙蓉为谁开》50cm×50cm

《仙子》50cm×50cm

《国色芭蕉》50cm×50cm

《八哥》50cm×50cm

《鹌三》50cm×50cm

《鹅蕉》30cm×45cm

《荷花》20cm×40cm
唯美至尚-刘建伍
黎梅/文
读刘建伍先生的花鸟国画是件轻松愉快的事。
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花鸟,展示着一个多姿多彩的缤纷大千世界。画风古朴素雅,轻松随意,略带装饰味,一笔一画方见功底,一花一鸟彰显自然,浓妆淡抹总相宜。画面充满意趣,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他的画,或重其意味,或赋之哲理,或偏诸形式,或求之意味,或抒发情感,或取其造型,或新于用色……。总之,在细微处总彰显出一种大气、开阂之感,让你觉得处处是美,处处都是一个大世界。
刘建伍先生从不吝啬运用色彩来传达信息。其实颜色还会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情绪。红色是热情的,跳动的,充满活跃感,黄色是明亮、信心、希望的代表,紫色却让人联想到神秘而浪漫……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色彩的渐变与动态的单纯性使画面产生一种静静的美。构图上,往往胆大心细,艺术地概括一般意义性形体,用自己熟悉的表现语境将对象最生动最感人的细节默默展现着,在精微与奇妙中展示着自己的审美理想。
美好和谐的世界,安静舒适的生活,带给人一种祥和的心态,在画中,刘建伍先生正传达着这种平静之美。因为有了平淡生活中对美的向往与渴求,才会让他无时无刻不在生活的点滴中领悟、感受美与好。
花,富贵、吉祥、美丽;鸟,灵动、自由、飞翔,色彩浓与淡的搭配,花与鸟的匹配,在向世人传达着一种追求雅致淡然的生命状态。艺术于他更多的是一份心灵的释放,一种梦想的放飞。
我们不能苛求艺术完美,却可以将之发挥。
我偏爱《秋的诉说》,因为它给予我的第一感觉,静谧中不失动感,沉稳中不缺活力。我喜欢这种沉静中爆发出的力量。画面中枝的色彩深沉,叶片中夹杂着丝丝些些的斑驳,那是岁月沉积的风韵。蓝紫色的花朵,绽放的,含苞待放的,欲放还羞的……画中的蜜蜂,淡灰的双翅中运用一点红色来展示其身躯,顿时让整个画面充满跃动的力量。无论是成双成对携手同飞,还是孤影只身前冲,无不彰显着生命的律动,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精彩,诉说着收获,诉说着希望。生活就是这样轮回着付出,轮回着收获。
在作品中,绘画者似乎在述说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发展是每个人内心的关注。他的一花一鸟就是一世界,足见刘建伍先生是一个眼里有世界大美,心中有着大爱的人。
来自《中国铁路文艺》
创新与复古
——小议刘建伍先生花鸟画
文/刘志兰
建伍也是资江国画院的发起人之一,初识时,建伍画的向日葵在我心里印象深刻,那时接触花鸟少,向日葵与美术的联系于孤陋寡闻的我而言仅限于梵高。看了建伍水墨淋漓的向日葵,着实让我对异曲同工一词有了新的认知。
八年后我去了中央美院,建伍亦在中央美院进修,因为都在他乡,与建伍兄的交往自然多了。我去过建伍的教室多次,建伍亦在花家地北路边的湘菜馆请我吃了几次湘菜。虽然是吃家乡菜,但他乡遇故交的滋味明显优于品味满桌似是而非的"家乡菜肴",建伍能喝点白酒,我却是滴酒不沾,话语间,建伍心悄然引领了席间话题,他善谈,说话中气十足,虽说是地道的南方人,却隐约有了北京侃爷的范儿,可能是久居皇城根的缘故,亦可能是分手几年,建伍兄收获太多太多,急于表达。
说实话,玩画画多年,也读过些画论之类的著作,但却一直讨厌那些摸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中国画自人所共知的“六法”以降,画论汗牛充栋,学派林立且交织,到了石涛那里一句“无法之法”便给全盘否认了。当然无法之法并不是不要法、不讲法,说来说去中国画还是有它最基本的规律和最起码的法则。气韵法也好,意境说也好,说来道去,笔墨语言是谁也绕还过的根本,就连“笔墨等于零”的吴冠中先生后来也澄清了,等于零的笔墨非指造境写意之笔墨,虽然听了让人晕晕乎乎,却也到底没绕开笔墨。建伍和我在一起时说得多的正是笔墨,观建伍兄作品,令人触动的亦是其笔墨。
建伍兄先前的作品多是大写意花鸟,现代气息浓厚,自央美进修完后,画风变化了,大量地临摹宋元作品,使他受益良多,近几年独辟蹊径,寻找到了一条宋元小品与当代审美趣味相融合的路子。他的古色作品里主景或禽鸟有元代张舜咨明代殷偕的笔意,衬景却大胆采用了同乡王憨山等先生古朴有力的现代风格。构图用以南宋折枝花鸟图式。整个画面古朴雅至,笔墨劲挺中包含细腻力道浑厚苍古,令人耳目一新。建伍采用多种元素组成画面,却不是简单的拿来多种元素硬生生地揉合。近来我的确看过些粘贴似的所谓创新,那种粘贴是各种图式的唐突的组合,那绝不是创新,反只是将几幅不同的画取其所需摹拟在一张画里。建伍的创新是充分吸收消化了所学,形成自己新的图式,这在美术界人人争相创新的今天,确实难能可贵。因此,听说建伍的作品销路好时,我并不意外。
画画从古人处汲取养料,传席先生精辟概括为从死求生,这事话题大,却始终是我认可的。中国画画坛热闹非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型集市,如潘家园哪种,各类货色琳琅满目,如果能从集市某僻静处寻得一两件古雅真品,识货者大概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在我眼里,建伍的画好同古董市场的一个小漏,说到底,我是真心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