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冬季人体皮肤干燥、皮肤血液循环不良,更容易并发淤积性皮炎导致的皮肤瘙痒和皮肤溃疡,使静脉曲张病情加重。
冬日静脉曲张的保养秘诀
1.血管怕冷,注意保暖防血栓
有研究表明,冬季血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与室内外温差变化大、气温下降使血管收缩,加上冬天普遍活动减少静脉血液淤滞等因素有关。
而静脉曲张本来就是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因此在低温环境中,要注意配好防寒衣物、帽子、鞋、手套等。静脉曲张患者手脚部位不可裹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引起冻疮、冻伤等。一旦发现曲张静脉出现红、肿、疼痛等疑似血栓的症状,就要尽快就医,切勿拖延。
2 、泡脚烘腿不可取
说到冬日养生,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暖烘烘的热水泡脚。但对于静脉曲张患者,热水泡脚并不能改善病情,反而会加重病情。原因是加热会使下肢动脉扩张,尤其是皮肤充血后,会有更多的动脉血进入下肢,但静脉的回流能力并不会因此增加。
也就是说,热水泡脚这事儿,对于血液回流不畅的静脉病患者来说,无疑是火上加油,加重血液淤积,甚至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皮肤上的出血点,使小腿颜色变黑。同样的道理,即使是用热水袋、电热毯、暖气片等方式取暖,也要避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3 、适当增加户外锻炼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方式,除了泡脚,还有运动。冬季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跳舞等运动,可以舒展筋骨,流通血脉,又能增强保暖防寒。只要能活动小腿的锻炼,对静脉曲张患者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4 、要注重皮肤护理
冬天除了冷,空气也异常干燥,此时也是静脉淤积性皮炎的高发季,而静脉曲张患者更是发病的高危人群。
冬日静脉曲张的保养误区
01皮肤痒痒“抓挠烫”
静脉曲张可引起皮肤炎症或皮肤敏感性增高,加上冬日皮肤干燥,往往会出现瘙痒的症状。病人对此本能的反应就是抓挠,还有不少病人喜欢烫脚,觉得抓完后一烫特别舒服。另外民间有烫脚促进血液循环的“常识”,所以即使不痒,不少静脉曲张患者冬天也喜欢烫烫脚,或者艾灸足部和小腿部一些穴位。“抓挠烫”以后可能确实会觉得舒服很多,但并不会减轻病情,相反可使皮肤损伤且更加干燥,更加瘙痒。
02小腿抽筋“乱补钙”
小腿肚“抽筋”是静脉曲张最常见的症状,而冬天更容易发生。老百姓一遇到抽筋最直接的反应往往是“缺钙”,自然想到要多喝点牛奶或者买点钙片补补钙。但事实上而真正的低血钙引起的抽筋一方面十分罕见,而且因为低血钙一定是全身都低,不会仅局限于下肢。小腿肚抽筋最常见的原因是下肢静脉淤血,导致组织轻度水肿,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异常放电发生痉挛,而与缺钙无关。
03拖延病情“遗后患”
冬季因血液粘滞度增加,加上活动减少和皮肤破损机会增加,是静脉曲张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季节,但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不少病人由于担心冬天手术后护理不方便而且常有慵懒的想法,总想拖到开春后再说,甚至已经出现了并发症还不愿及时治疗,最终发生静脉血栓或者溃疡等严重后果。不仅失去治疗机会、增加了治疗费用而且还会留下终身后遗症。
济南中医静脉曲张医院(原济南中医脉管炎医院),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一家医资力量雄厚,技术水平过硬,设备先进,诊疗环境优良的,集预防、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专科医院,更是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医联体合作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分级诊疗合作医院、齐鲁中医药研究院、全国医保联网定点医院。
诊疗范围:下肢静脉曲张、老烂腿(臁疮腿)、褥疮(压疮)、动脉硬化闭塞症、脉管炎、静脉血栓、静脉炎、糖尿病足、雷诺氏综合征、精索静脉曲张等下肢周围血管疾病。

医院以精湛的医术、规范的诊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根本基础,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齐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建立起资源共享,互惠互赢的协作机制,相互提供全方位的医疗资源、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精湛的诊疗技术支持,不断改善各方就医条件,努力提升诊疗技术、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带动和提升医院的医疗管理和服务水平,并在院内开设山东省立张十一医生工作室、齐鲁吴小鹏医生工作室,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就医需求。
齐鲁中医药研究院与我院联合共同致力于下肢溃疡的临床研究与修复,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为脉管炎、老烂腿、压力性损伤(压疮、褥疮)、创伤性溃疡、术后慢性难愈合创面等下肢溃疡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与康复指导,也便于集中研究下肢慢性溃疡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沙龙,集思广益,交流学术,深入研究行之有效的溃疡治疗方案。如果您还有关于周围血管病的问题需要了解,可以拨打医生办公室电话:0531-62336666进行咨询,也可以到济南市历城区祝舜路118号进行面诊咨询。(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