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敦厚老师,一位在书法界久负盛名的大家。他的狂草作品犹如蛟龙腾空,线条刚劲而不失柔韧,笔画之间的呼应与连贯仿佛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字都是他情感与艺术感悟的独特表达,那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来的痕迹,像是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朱彦达,怀着对书法的满腔热爱,拜入陈敦厚老师门下。在陈老师的教导下,他开启了探索狂草书法精髓的奇妙旅程。

陈敦厚老师的教授,首先从基本功开始。他深知狂草虽然看似肆意洒脱,但根基不稳则无法展现其真正的魅力。陈老师教导朱彦达,握笔的姿势如同战士握紧武器,要坚定且舒适,这样才能在书写时随心所欲而又不失控制。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看似简单的三个步骤,却蕴含着无尽的学问。陈老师耐心地示范,那起笔的轻顿,像是乐章的起始音符,沉稳而富有力量;行笔时的轻重缓急,则如旋律的起伏,有时如潺潺溪流般轻盈流畅,有时又如奔腾的江河汹涌澎湃;收笔时的果断利落,恰似乐章的戛然而止,干净而余韵悠长。

然而,狂草的精髓更在于其内在的气韵。陈敦厚老师常说:“狂草是心的舞蹈,是情的宣泄。”他引导朱彦达去感受自然,从风云变幻中体会线条的流动,从山川的起伏中领悟笔画的错落。在解读古代狂草大师的作品时,陈老师总是能透过那层层墨渍,看到古人创作时的心境。他向朱彦达讲述怀素和尚在蕉叶上挥毫时的那份禅意与洒脱,张旭醉酒后笔走龙蛇的豪放不羁。他告诉朱彦达,狂草不是简单的文字书写,而是要将自己的灵魂融入其中。
在结构布局上,陈敦厚老师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指出,狂草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陈老师教导朱彦达如何让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如同亲密的伙伴在互相扶持。一行字犹如蜿蜒的长龙,要有起有伏,有伸展有收敛。有时候,为了营造出整体的气势,需要大胆地打破常规的字距行距,让文字在纸面上跳跃、碰撞,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陈敦厚老师还注重培养朱彦达的审美眼光。他教导朱彦达,一幅好的狂草作品,不仅要有娴熟的技巧,更要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那是一种能够让观者在看到作品的瞬间,就被深深吸引,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作者创作时的激情澎湃或是宁静致远的心境。
在陈敦厚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朱彦达在狂草书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朱彦达深知,他所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法的技巧,更是一种对待艺术、对待生活的态度。那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对传统的敬畏,以及对创新的渴望。
陈敦厚老师和朱彦达之间的师徒传承,不仅仅是书法技艺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他们在狂草的世界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也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